本篇文章853字,读完约2分钟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增加,许多社区都面临“停车难”。周家桥街中山公寓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将它发展成为一个居民自治项目,为类似居住区提供了一个模式。
中山公寓住宅区位于长宁路1277弄,是一个建于20年前的中高档住宅区。近年来,居住区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多,随意停车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这不仅破坏了居住区优雅的环境,也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安全隐患。
为什么“停车难”难以解决?中山公寓小区党支部书记陈长春表示,近年来,居民中电动自行车的数量急剧上升。在长期建设的旧社区,有大面积的自行车棚,只需改造成电动自行车棚;然而,在近年来新建的住宅区,往往有足够的电动汽车空.停车位作为一个有20年历史的住宅区,中山公寓小区建成时,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的数量并不高,所以空为非机动车预留的停车位有限,无法满足目前数量庞大的电动自行车。
为此,中山公寓住宅小区做了一篇关于住宅小区边角料的文章。
社区的围墙是环形的,在靠近围墙之前不能使用。住宅区沿墙巧妙地建造了“东、西、南、北”四个条形车库。由于电动自行车占地面积小,车库不会破坏住宅区的整体风格,也不会妨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
两年后,中山公寓小区的非机动车棚已经向居民免费开放。
虽然车库很小,但功能强大,包括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设备、烟雾传感器、监控摄像头和消防用品。车库可容纳200辆非机动车,110辆电动自行车可同时通过智能充电桩充电。居委会还巧妙地利用车库的正面宣传积极的能量,如“文明守则”。
“现在车停在车棚里,既安全又方便。我们再也不用把这么重的车搬到楼上充电了。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大事!”乘坐电动汽车的居民对此表示称赞,那些没有电动自行车的人也对此表示欢迎。“电动自行车不会上楼,我们也不需要用汽车去抢电梯,乘电梯更安全。”
近年来,周家桥街道积极推进“五保工程”,其中之一就是“车棚子”改造工程。如今,作为周家桥街道“五个子项目”之一的“车蓬子”项目,已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山公寓住宅区的自主项目——“中山平安救助站”,为其他住宅区提供了一个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