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38字,读完约2分钟
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天来,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食堂里又蓝又瘦的蘑菇一直在燃烧。3.5元,其实是肉丝、西蓝花和蘑菇混合炒的。它的名字来源于网络上流行的热门词汇“蓝色瘦蘑菇”(很难哭)。“没有雷声,只有更多的雷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菜肴出现在大学食堂的餐桌上,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大学后勤部门的厨师们变得如此开放。一些学校推出了频率高、社会知名度高的网络红菜,似乎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学术和科研创新。难怪一些网民嘲笑一些大学科研部门的创新能力可能不如后勤部门。
谈到高校红色蔬菜,2013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推出了首创的“油炸玉米泡菜”,并在网上和市场上引起了很多热议。从各个学院和大学收集美食,对于大学食堂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来说,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例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菠萝炒苹果”,南昌大学的科技学院的“西瓜炒冬瓜”,福建师范大学的“月饼炒辣椒”,武汉大学的“油炸香脆角”。一些高校在创新菜名时赋予菜名特殊的含义。例如,一盘“鸡头炒饭”据说是提醒学生做鸡头而不是鸡尾;一盘“苦瓜炒甘蔗”的目的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鼓励大学生努力工作。看到这种“创新”的菜肴,一些大学生说,为什么不趁神舟11号伴随天宫发射“热粥月饼”的好日子呢?
在被许多网民称为“中国第九大菜系”后,一些负责高校食堂的人承认,没有办法把菜做得这么精致,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吃饱。如果学校连他们的肚子都撑不住,那就很难完全撑得住他们的心。最好的反面例子是许多学院和大学都被各种小吃店甚至无照摊点占据。校园食堂作为保证师生一日三餐的主渠道,当然要牢牢占据“主阵地”。上海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史佳花表示,食堂改变模式,让菜肴变得新奇,这是一件好事,这也是为了迎合年轻人喜欢新事物、接受挑战的特点。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你能记住的可能是食堂里的一道小菜或小吃、校园里的一幕、图书馆里读的一本书、课堂上听到的一堂课,或者与老师推心置腹的交谈。作为一所学校,绝对是学者、学者和导师希望永远记住学生,而不是简单地记住几道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