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7字,读完约4分钟
孩子们的涂鸦有时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毁灭”,有时是让人惊喜的灵感。然而,你有没有想过把这种涂鸦变成家居用品,让这种想象成为整个家庭的时间伴侣?
最近,徐汇区凌云社区的孩子们正在做一件令人大开眼界的事情,把他们幼稚的涂鸦变成了艺术和独特的枕头、布袋和洋娃娃……这种经历也给他们的父母带来了不寻常的收获。
孩子的父母一起上课
从今年春天开始,8岁的男孩赵明(音译)每周日下午都和妈妈一起去凌云社区学校:你可以在课堂上随意涂鸦,画完画后和妈妈合作,用一针一线做布枕和立体木偶...
原来,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美术课,它是一个“把儿童的灵感涂鸦变成现实”的系列课程,也是凌云社区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合作的一个艺术家庭日活动。参与家庭来自社区,教师为上海美术大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
画和做枕头是被称为“穿针”的课程之一,分为四个部分。在第一堂课上,孩子们自由地画画,作品被老师带回学校。经过选择和重新设计后,在电脑上制作切割图案。重新设计主要是指剪切一些复杂的图片或给铅笔草稿上色。在接下来的课上,老师给孩子们和家长分发图画和布料,并指导他们一步一步地缝制自己的枕头、帆布包、一捆捆包甚至洋娃娃。
当所有的工作都完成后,孩子们笑得合不拢嘴,用原始的图画和完成的织物拍照。
充满个性、童趣和想象力的平面绘画,就像这样,跃然于物体之上。
使艺术成为可触摸的对象
虽然看起来像是在教孩子,但这并不容易。设计这一系列课程的上海美术学院数字科学系主任洪楚说:“课程从去年开始设计,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受到了外国艺术家将儿童涂鸦变成艺术作品的实践的启发。这样,我们希望让艺术成为空家庭房间中的一件有形物品,陪伴儿童成长。”
上海美术学院负责现场教学的老师赵瑞祥(音译)表示,孩子们的年龄在3岁至10岁之间,老师们也发现在不同年龄阶段上课很有挑战性。班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这门课强调成人和孩子一起工作,但起初有些家长认为他们可以陪孩子坐在一起玩手机。”此外,最初的计划是让纺织和刺绣专业的研究生教父母裁剪图案,但父母在绘画方面确实不准确,最终由研究生完成。然而,在整个过程之后,父母的态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个五年级女孩的母亲起初没有投资,但她比她的女儿在第二组班级更有活力;还有一个孩子上过几堂课,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来了,全家人都分工合作……”
对此,石兆明的母亲也有同感:“我的孩子上学时,老师报告说,有时他在课堂上坐不住,但我很少有机会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次和他一起上课,看到他如此喜欢这门课,我开始明白每个人在收到信息时会有不同的反应。老师因材施教,整个过程提醒家长“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创作的大师”,这让我们倍感自信。如今,每天晚上看着孩子们抱着我们一起做的枕头入睡,感觉很温暖。”
此外,朱宏还告诉记者,一些文物在社区进行交易,孩子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自己创造的价值。这是心理成长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另一位家长订购了十几个儿童涂鸦包给亲戚朋友,孩子们的创作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凌云社区学校校长刘谦表示,这一有趣的尝试将会继续。在“穿针”课之后,橡皮图章的“雕刻时间”课也很受欢迎,25个家庭的名额很快就被一个空.人预定了“暑假里,‘玩泥巴’的陶艺课已经开始了,而且还延伸到了暑期护理班。孩子们制作的陶器不仅可以带回家,还可以出现在社区的建筑中:例如,社区学校门口台阶的地砖已经开裂,我们将把孩子们自己画的瓷砖贴上去,以增加社区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