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89字,读完约5分钟
编者按:上海14个区召开了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党委。新起点、新目标、新旅程。今后,各地如何围绕中央的部署,结合上海和各地的实际,把中央精神落到实处?如何把握挑战、机遇和风险,注重距离和距离的结合,统筹当前和长远的工作?干部如何积极解决困难和改革?从今天起,本报将刊登对各区委书记的专访。
用“创新”来衡量发展的驱动力
记者:在徐汇的党代会报告中,为什么一开始就提出经济转型升级要进行权力转换,把创新放在首位?
包:五年来,我们的发展理念和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谈到城市发展之前,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发展速度、投资额和地区gdp指数。今天,我们开始关注五个发展理念和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这是最大的变化。
徐汇近年来经济增长势头良好,预计明年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经济非常好?我不这么认为。
这只能说明徐汇现有经济结构合理,发展后劲十足,产业布局合理,运行稳定。然而,用“创新”这个词来衡量我们工业发展的力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前面的路还很长,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发展中还面临很多瓶颈?
包张兵:是的,如果你不担心太远,你就会有近忧。为此,我们对今后五年的工作提出了五个发展方向。一是率先实现发展势头的转变。包括创新资源、创新人才聚集、协同创新和创新活力生成,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
因此,在区党代会的报告中,我们强调创新的核心地位。在徐汇的四大产业中,无论是信息服务业、生命科学产业、创新金融、文化创意产业,其背后的核心都是创新驱动。
未来,创新能力和创新要素的聚集将成为衡量发展势头的基础。
文化也应该是“新的”,以便从大的变得更强
记者:徐汇一直是一个文化区域。今年的徐汇区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未来五年徐汇应初步形成文化功能核心区的地位。区域文化功能如何由“大”向“强”转变?
包:这也与“创新驱动”有关。创新不仅要带动经济发展,还要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事实上,有一件事很有趣。想想吧。五年前,我们说过要发展文化。五年后的今天,上海的文化地标在哪里?
在我看来,西岸可以被视为一个文化地标。许多地区的文化地标主要是项目,而西岸是目前唯一的区域性文化地标。将来,上海最好的博物馆和展览将会在西岸,西岸将会成为一个复杂的文化功能区。
记者:西岸是上海新的文化地标的代表。徐汇的古老文化遗产应该如何保持活力?
包:这就需要我们向前迈进三步——继续引领历史风貌保护,丰富多彩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主体和文化形态,最终形成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金角银草肚皮,肚皮是最重要的
记者:科技要创新,文化也要创新。徐汇市未来的发展有许多值得期待的亮点。徐汇一直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那么徐汇民生的短处在哪里呢?如何打破它?
包:区域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老百姓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公共服务和产品的均衡发展。在下一轮发展中,我们的民生服务目标是从基础、广覆盖提高到高质量、高精度,有效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记者:这需要社会基层治理的不断创新。
包张兵:没错。今年9月,徐汇发布了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的三个文件,包括指导手册和评估标准。在全区931个住宅小区中,选择了53个基础薄弱的小区进行示范,年底前应能取得治理效果。
Go术语中的“金角银草肚”同样适用于城市治理。这里的“金角”是指突破的点,“银边”是线条和表面的效果,“草肚”是群众基础。我们一直在谈论“项目、发展和概念”,但归根结底,所有创新的基础和目的都是普通人的感受。只有当人们感受到它,政府的工作才能真正有效。
为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预留空空间
记者:徐汇今年在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拆迁后,市中心突然“空闲置”了这么多土地,将来如何利用?
包:今年我们集中整治了200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明年国庆节前,剩余的250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将被拆除。除了33万至40万平方米的绿地外,其余400万平方米的土地将作为未来发展的存量土地。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为空“十三五”甚至“十四五”的发展留有余地。这并不容易,因为未来6到8年的发展是有保证的。这也表明新一轮规划必须具有前瞻性。要有底线思维、发展理念、发展空空间、发展质量,制定出符合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优秀规划。
记者:黄浦江45公里的海岸线将于明年年底基本完成。徐汇段建成后,对规划有什么前瞻性的想法?
鲍:未来五年,徐汇滨江将向纵深发展。现在已经发展到云锦路和龙腾大道。其次,徐汇滨江的开发应延伸至西部的龙武路。我们的发展理念是滨江要向纵深拓展,科技要向滨江拓展。滨江已经从文化引领转变为科技引领,有必要加快R&D高端科技服务业的产业布局。
徐汇未来工业发展的布局也将变得清晰——东临徐汇河畔,北接徐家汇和恒富历史风貌区,西接漕河泾开发区,南接保护区扩建,中部即将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