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8字,读完约4分钟
东方记者傅文静。9月26日报道:在过去的30年里,万平剧院一直是周围居民唯一的娱乐场所。在老一辈居民的口中,它习惯性地被称为“万平电影院”,最早只提供放映电影的服务。后来,剧院又增加了歌剧、杂技等表演,“万平剧院”的名声逐渐传开。
图片说明:照片由万平剧院提供,拆迁前/万平剧院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上海的文化表演场所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万平剧院老化的设施无法满足观众日益高涨的欣赏需求,剧院运营定位不够明确,改扩建工程已提上日程。
描述:“旧万平”被拆除,“新万平”将从此崛起
万平剧院总经理夏添女士表示,老剧院存在舞台深度不够、侧边辅助平台狭窄、管道老化严重等问题。无论是观众还是演员都可以在老剧院里获得观看和表演的良好体验,所以他们必须“彻底”重建。该团队反复研究了多项改建和扩建计划,确立了建设现代化专业歌剧院的建设目标。经过七个设计单位的激烈竞争,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赢得了比赛。
描述:万平剧院改扩建后的外观像一个折扇
夏女士透露,之所以选择同济的设计方案,是因为对方充分考虑了歌剧不同于其他舞台表演的特殊性,尽可能地满足了歌剧表演的所有需求,并在歌剧表演的基础上突出了剧场的专业特色,因此显得十分突出。
[古典元素创造现代戏剧]
根据全新的设计方案,改建后的万平剧院外观将是一个折扇,灵感来自歌剧表演中的象征性道具。新剧场的设计理念充满了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继承,加入了新的建筑材料,将时尚与传统完美结合,将成为未来具有鲜明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在剧场内部,设计师充分考虑了观众和演员的不同需求,设置了科学合理的移动路线,并采用了“品”形的舞台结构,使观众、演员和幕后人员尽可能的分离,从而达到“前无后患”、独立自然的融合。同时,引入了传统的园艺技术,模糊了戏剧和戏剧之间的界限,创造了一个三维的歌剧花园场景,舞台无处不在,不同层次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描述:万平剧院改扩建后的侧视图
在歌剧表演中,演员的动作细节以及声音和情感的准确表达非常重要,因此设计者特别关注每个观众的视听体验。全新的万平剧院将建成一个可容纳1000人的大型剧院和一个可容纳300人的小型剧院。专业的视线分析团队通过精确计算,尽可能缩短了观众最远的视线,为坐在任何角落的观众呈现了角度最大的舞台。在视听效果上,声学团队通过建筑声学模拟反复调整场馆内的混响效果,灵活满足不同剧目的高标准表演要求,让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听到最理想的声音。
[打造歌剧文化交流新平台]
在新万平剧院的设计方案中,为观众预留了一个马蹄形的开放大厅,并在合理退场的前提下,在剧院前修建一个休闲广场。夏女士说,过去的万平剧院只在演出期间开放,而新的万平剧院配备了排练厅、多动能厅、视听资料室和其他空房间,以推广歌剧文化。
宽敞的大厅和多元化的空活动室建成后将全年向公众开放,为广大戏曲爱好者提供一个轻松见面、交流学习的文化平台。
描述:万平剧院改扩建后的背面渲染
过去,万平剧院常被用作中小学生的课外教育场所,被誉为“第二课堂”。今后,万平剧院将继续秉承这一功能,举办更多公益推广活动。它不仅将成为中小学生的课外艺术学校,也将成为街道社区戏曲活动的基地,让不同年龄的人们了解和欣赏戏曲,让传统戏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描述:万平剧院改扩建工程已全面启动
[新万平,新天气]
你觉得重建后的万平剧院怎么样?记者走访了住在附近的居民。住在界龙社区的朱女士回忆说,1988年全家搬到这里,同年年底万平剧院开业。朱女士说,她一路看着万平剧院的兴衰,经常参加在万平街举办的活动,多年来积累了深厚的感情。新湾坪改造后,一直喜欢听话剧的朱女士满怀期待地说:“演完了我马上就进去看!”
陈阿坡也在附近住了很多年,他透露:“过去,这个地区非常荒凉,附近甚至有农田。只有一个‘万平’能看电影和戏剧,每个人都来了。近年来,外国旅游团经常来看演出,一辆接一辆的大巴过来了!”陈奶奶说话的时候,显得很自豪。
描述:一个休闲广场将建在重建的万平剧院前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精致的载体之一,以现代科技手段打造的全新万平剧场,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既能满足传统“老戏”的表演需求,又能轻松驾驭舞蹈之美,打造宏大的现代“新戏”。充满活力的新万平剧院一定会成为中国歌剧繁荣的华丽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