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06字,读完约7分钟
在小区域医院里隐藏着一个珍贵的“宝藏”——保存着25000个系列标本的中医肝病血清库。
在徐汇区大华医院肝病实验室,5台保存血清标本的大型低温冰箱诉说着该院肝脏内科主任张静近一生的艰辛:30多年来,她以“整体调整、扎实基础、源头明确”为治疗原则,发展了中医药。治疗肝病的新方法;从患者第一次就诊时的第一次血清保存到每月定期的检查和治疗,她已经随访多年,形成了全市独一无二的中医肝病血清库。
“肝病的中医诊疗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医学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些作用机制。有了血清标本,更多的谜团预计将在几年后揭晓。”今天,刚刚退休的张静直言不讳地说:“我希望我们能够利用血清库的宝贵资源,破解肝炎、肝硬化向肝癌转化和复发的机制,为战胜肝病做出贡献。”
用奖金购买第一台低温冰箱
78岁的李女士说:“我的母亲患有乙型肝炎。通过母婴传播,我的弟弟和妹妹从小就携带了这种病毒,后来分别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他们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过早死亡。”二十八年前,她发现自己胃口不好。1990年,她去大华医院找一位年轻的女医生会诊。经过十年的中医治疗,李女士的“大三阳”变成了“小三阳”。2015年,她发现自己产生了表面抗体。可见,十多年的持久战抑制了乙肝病毒的复制,从而阻断和延缓了肝炎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展。李女士健康地活到了现在。
年轻的女医生是张静。2017年,张静因其在中医药治疗肝病方面的突出成就,被二级医院评为“上海市少数名中医”。在中医肝病诊疗领域探索了近半个世纪后,她觉得“中医不愧为祖国的瑰宝。”由于肝硬化和肝癌,许多乙肝患者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是中药为他们点燃了光明,带来了更多的生存希望。”
张静肝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8年前:她从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后,在青海磨砺了8年,回到上海后,她在大华医院中医系工作。像其他小医生一样,张静轮流来到肝脏病房。乙型肝炎是中国的第一种疾病。每年,10%的乙肝患者会变成肝癌。当别人听说传染病时,他们都避而不谈,但张静下定了决心。她强大的医疗使命促使她留在肝脏科,努力克服“中国第一疾病”。
深刻的积累激发灵感。20世纪80年代初,张静与中医大师颜德新、著名老中医张伯勇、顾丕荣、肝病专家姚广碧教授共同研究,注重慢性乙型肝炎的辨证论治,探索肝炎、肝硬化与肝癌的联系。1994年,她在医院创建了中药制剂甘福宁,并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特殊处方(甘福安、甘福康、甘福新)。她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国家发明创造金奖。1990年,她拿出上海自然科学基金奖励的2万元,购买了第一台低温冰箱,筹建了中医肝病实验室和血清库。
坚持在二级医院进行科学研究
血清的作用不可低估。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印度爆发了急性肝炎,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均为阴性,因此被命名为“非甲非乙型肝炎”。当时,保存单个病人的血清样本是一种损失,直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重新检查,最终他们被诊断为戊型肝炎..从那以后,中国的一家科技公司开发了戊型肝炎检测试剂和疫苗。一旦疫情爆发,及时发现和治疗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张静说:“血清使检测和治疗未知疾病成为可能。”
20多年前,在设备简陋的二级医院进行科学研究并不容易。大华医院的血清库设备并不豪华。十多年来,徐汇区历届区委、区政府领导和大华医院党政班子对中医肝脏科的发展给予了关心和支持,腾出了几个房间,成立了“张静主任工作室”,放置了5台超低温冰箱和25000份血清标本。
63岁的美国人和英国人有肝癌家族的聚集性,并且倾向于肝癌。她在肝癌手术后被随访了11年(没有化疗和其他西医辅助治疗),她是家里唯一的幸存者。在具有相同肝癌聚集史的肝癌患者中,53岁的陈先生、48岁的孙女士和80岁的姚女士与癌症一起存活了10年。对于这类肝癌患者,张静主张通过整体调节来恢复机体的正常免疫调节和自我保护功能,从而发挥人体对抗疾病的最大正能量,努力改变癌症基因的重组进化,阻断和逆转家族基因中易患肝癌的倾向。她带领团队仔细分析了患者累积的系列血清,进行了随访,及时调整了诊疗方案,努力改变患者的命运。
她总是记得老师姚广碧的谆谆教诲:“随访是对病人负责的,这给我们医生留下了基于研究的巨大财富。”保存病人的血清是一项非常有前瞻性的工作。”在几十年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她每个月都会定期监测和治疗数百名患者,没有一名患者错过随访。肝脏科有6个病历柜,保存了近1000份病历。最早的医疗记录已经被记录了22年,最重的医疗卡的封面已经变黄,重1700克。
为肝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依据
时间积累是很难买到的。张静完成了中医肝病科的基础建设&血清数据库和病史数据库,为中医肝病诊疗提供了大量数据。著名病毒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温与合作多年。温院士评价:“在肝病临床一线建立血清库已有数十年。值得称道的是血清库具有前瞻性,它不仅具有患者数量的横向广度,还具有难以购买的纵向跨度。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跟上国际先进水平和时代前沿;我们绝不能忘记解决国计民生的根本办法。张静对未来充满信心,并在事业上持之以恒。她立足于祖国医学的沃土,进行了深入的机理研究。科学研究推动中医药创新,阐明中医药诊疗的疗效,展示中医药在肝病领域的独特优势。”
中国每年新增肝癌发病率约占世界总数的55%,绝大多数患者被发现处于晚期或失去治疗机会。文献报道显示,肿瘤细胞在癌症早期的遗传信息会被释放到血液循环中,从而揭示了它们存在的“线索”。张静与市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医学院重点实验室和钟繇高科技公司建立了新项目,以个体系列血清的动态变化为客观依据,开展“液体活组织检查”(衰老细胞和dna甲基化),定期跟踪监测血液中癌细胞的运动,共同探索中医药对肝癌前期的干预和术后抗复发、抗转移的机制。她将研究和工作重点放在“上游”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上。她因人而异,辨证论治,祛邪正,防患于未然;争取“化败为胜”,使肿瘤在早期得到控制,癌症的发展能尽快得到预防。
“这个奖项只是昙花一现,但血清库可以留住子孙后代。”张静致力于中医肝病的病因研究。目前,肝炎和肝硬化演变为肝癌的机制正在进一步探索,治愈“中国第一病”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她认为中医诊治肝病的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进一步加强对年轻中医的传承和培养;应进一步加快血清库宝贵资源的准确利用。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病人摆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