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69字,读完约10分钟

近日,“新村旧事(二)”永嘉新村专题展在永嘉路578号“城市之光”公共艺术空.开幕本次展览是继今年7月推出“新农村老故事(一)”后的第二阶段。第一个展览重点描述永嘉新村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第二个展览挖掘更多新农村居民的家庭故事,展览将持续到12月14日。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王新元住在永嘉新村。她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学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员。今年2月,她带着博士后项目“上海老龄化国家公民的生活状况”来到永嘉新村,将通过与居民共同生活16个月来研究这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的生活状况。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永嘉路578号

永嘉新村始建于1947年,曾是交通银行职工宿舍。在研究中,王新元发现正是这种建设背景、公共设施和早期居民的构成,塑造了永嘉新村独特的氛围和社区形态。同学、同事和邻居之间的社会关系支持了新农村居民之间亲密而深厚的家的感觉。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一个又一个故事

人类学研究自然离不开与人的交流。今年5月,永嘉新村居委会首次组织一批老年居民接受王新元的采访。“我与社区居民交谈后发现,原来这是交通银行的员工宿舍,是一个高度同质化的社区。”作为唯一一家总部设在上海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曾在抗日战争期间迁至重庆。抗战后回到上海后,许多员工没有住处,所以当时在岳阳路和永嘉路附近建了员工宿舍。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永嘉路578号改造前

新村旧事(二)专题展

展览所在的永嘉路578号,原本是永嘉新村入口处居民购买食品的便利设施。经过城市改造,去年它成为了空的一个公共房间。虽然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画廊和艺术展览里面有一点点春雪,经常会让居民觉得有点遥远。田萍街和永嘉新村居委会一直在规划如何拉近居民与空旧城改造的距离,于是在居委会和上海老屋俱乐部的共同努力下,首届“新村旧故事”展览诞生了。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红色外交官”永嘉新村居民吴良柱的故事在今年7月的第一次展览中被挖掘出来。吴良柱1912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他从青岛交通银行调到上海交通银行,住在永嘉新村。1959年,吴良渚被派往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商务参赞处,后担任使馆党支部书记和文化馆长。他也是当时在大使馆工作时间最长的外交官。1967年,吴良渚从印尼回到祖国,在机场受到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的亲自迎接。他还受到毛主席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被称为“红色外交战士”。回到中国后,他一直住在永嘉新村,直到2005年去世。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王新元说,在第一次展览期间,一位接受她访问的居民意外地提到,“你知道永嘉新村曾经住在新中国的一个‘红色外交官’家里吗?”没想到,吴良渚的小儿子此时正在参观展览,于是他给王新元讲了他父亲的故事,并把王新元带到他家,拿出一张厚厚的、保存完好的老照片。王新元无意中问:“吴院士与你父亲有关系吗?”,这个答案就更出乎意料了——原来,吴良渚和吴建筑师是兄弟。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作为哥哥,吴良渚一直对弟弟妹妹照顾得很好,吴去美国留学的机票也是吴良渚用自己微薄的积蓄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梁思成、林在给吴的信中写道,新中国“一切废物都要回收利用”,这使吴想起了他的父母和大哥过去教给他的:忠孝为先。于是他毅然回国,于1959年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1984年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1995年创办了清华大学人居研究中心。2011年,吴获得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上世纪90年代,吴良渚(左)和吴在永嘉新村合影

展览中不仅有20世纪70年代吴良渚、吴的照片,还有20世纪90年代永嘉新村花园兄弟俩的珍贵照片。在王新元看来,上海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喜欢老房子,不仅仅是因为老房子和里屋的独特建筑风格,还因为这里居住过的人太多,建筑背后有无数的家族故事。"从人的角度研究建筑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发展的历史."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晓晓新村反映了家乡和国家的变化

吴金铭,另一个姓吴的家庭,在永嘉新村住了一段时间,但永嘉新村是老吴心中最好的记忆。他的父亲吴松宝出生在江苏省吴县的一个大家庭里,他的祖父吴祖南曾是苏州道台人。吴松宝1919年在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工作,1930年调到上海交通银行证券部。1946年,交通银行委派包负责永嘉新村的建设和管理。在吴看来,现在他和同龄人一起怀念永嘉新村,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纪念他们的父辈,是他们在世世代代的心目中建造和管理着这座美丽的生活家园。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永嘉新村的一个特点是,这里原来的居民主要是银行职员,居民文化程度高,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因此,尽管半个多世纪前进入大学并不容易,但知识界的氛围使永嘉新村的孩子们最终接受了正规的高等教育。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哈尔滨为祖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作贡献。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当时永嘉新村有甲、乙、丙三种房型,吴、任汝坑居c8,庄国佐居c11,胡帽居甲,是永嘉新村的“四驴岗”。他们出版黑板报,一起去大同中学打篮球。在解放前夕,他们还发誓要保护自己的家园。回忆起上海解放时的情景,吴想起解放军入城时,为了不惊动群众,他们都睡在永嘉新村门口的路边。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史书上的寥寥数语,就是这里的居民或他们的父辈所经历的故事,也造就了永嘉新村独特的人文气质。”王新元告诉记者,当她翻阅吴自己的回忆录时,她发现了吴家的家族史。原来,吴松宝的大哥吴云山在浦东新区高桥镇开了一个布庄“复兴服装村”,然后收养了一个失去双亲的孩子,就是曾经在上海夺冠的杜。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过去一起长大的朋友,一个是共产党,一个是国民党,后来的发展情况完全不同。”王新元说,每个家庭的变化所反映的时代的变化可以谈三天三夜。一个小小的永嘉新村所能反映的是近代上海灿烂的多元历史。这就是为什么原定于8月底结束的第一次展览直到9月底才结束,这催生了内容更丰富的第二次展览。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不仅仅是从黑白到彩色的照片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永嘉新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三到五个孩子,这是当时上海社会的缩影。居民丁少增和他的妻子吴玉芳养育了八个孩子。今年恰逢吴玉芳百年诞辰。展览还展示了十口之家半个多世纪以来日常生活的所有照片。从1953年到2018年的15张家庭照片展示了一个在大的历史变迁中普通的家庭历史。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照片中不变的单色背景,到20世纪90年代背景中出现的冰箱、电视机等日常家用电器,and/きだよ/which不仅出现在照片中,也出现在中国普通家庭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生活经历中。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早在20世纪50年代,被中小学环绕的永嘉新村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聚集地。在展览现场的旧照片中,永嘉新村的“小朋友”聚集在恒山路附近的永嘉新村。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资源的缺乏给永嘉新村的孩子们带来了困难。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居民王说,1950年左右,她到了上学年龄,每天都去几公里外的北京西路上幼儿园。一天,她迫不及待地等着父母的车,所以她坐65路公共汽车回家,但是她迷路了,因为她坐在相反的方向。这起事故让住在永嘉新村的银行员工的妻子产生了建设社区幼儿园的想法。许多家庭主妇,包括邹,王的母亲,都毕业于师范学院。他们亲自制定教学计划,制作教学工具,修建永嘉新村幼儿园,培养数百名优秀儿童。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永新小学也是如此。学校原址现为田萍街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早年是永嘉新村的“车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车库二层已改为永嘉新村小学永新小学。居民凌晓桐在永嘉新村幼儿园和永新小学上学。他回忆说,当时银行员工的妻子都识字,熟悉四大名著,还教孩子观察乌龟孵化,帮助永嘉新村的孩子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60多岁的居民丁宗勇(音译)回忆说,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每个家庭都会搬出竹沙发,把它放在巷子里。每个人都喝绿豆汤,嚼西瓜,嚼冰棍。晚饭后,来自这个新村庄300多个家庭的孩子聚集在小巷里推特和玩,玩弹珠,飞香烟品牌,玩橡皮筋,滚动戒指,浇橄榄核和斗蟋蟀。“物质不富裕,但幸福是绝对完美的”是居民们的集体记忆。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老龄化条件下的当代社会邻里关系

王新元最近的研究集中在中国农村移民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上。这一次,她把研究重点放在上海的老龄化社会。她说,通过人类学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亲属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只有当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把人们从对土地的依赖和与土地依赖相关的社会关系中分离出来时,人们才会投资于除了血缘和地理关系之外的社会关系。因此,当“朋友”关系成为现代社会方式的代表时,永嘉新村强烈的邻里关系就更加独特了。尽管近几十年来新农村的居民变化越来越频繁,但新农村的传统却代代相传。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当在一个工业城镇做社交媒体研究时,王新元每天吃几次早餐,以增加与潜在研究对象的交流,因为带有拼写系统的早餐店为人们之间的密切交流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空房间。同样在永嘉新村,王新元选择住在居民家中。通过与老人的日常交流,居民们主动张开了嘴巴。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然而,学术研究和公开展览的区别也带来了最大的问题:实名制。王新元说,许多居民不会毫无保留地与她分享隐藏在家中多年的故事,但向世界展示这些故事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有许多人不想公布名字,甚至不想复制它们。此外,由于展览空间有限,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无法公开展示。然而,居民们总是说,一张旧照片背后可能是整个家庭的一个巨大历史的开始。经过仔细考虑,虽然选择了丰富的显示内容,但仍然有遗憾。

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居民和他们父母之间的紧密联系令人印象深刻。“所有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都告诉我们,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他与自然之间有一种文化中介。”王新元说,永嘉新村的社区文化是人类学努力探索的对象。因此,只有深入每个家庭背后的故事,并将其与永嘉新村的变迁历史联系起来,才能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历史发展足迹中挖掘出一条崭新的脉络。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永嘉新村办百姓故事展 伦敦人类学博士当策展人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4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