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5字,读完约4分钟
“走在这里,不会写诗的人想写诗,不会画画的人想画画,不会唱歌的人想唱歌。感觉太棒了。”这是爱尔兰剧作家肖伯纳在武康路梧桐树掩映的街区漫步时的赞叹。
今天,又一年的吴彤新叶诞生了,也是值得一年的“文化服务日”。徐汇区文化旅游局启动了2019上海市民文化节徐汇区“文化服务日”,主题是“阅读与平衡,吴彤最深处”。夏衍故居、曹颖自习室正式开放,新书《吴彤的深处——可读建筑》发布,邀请市民走进“吴彤的深处”,通过新书出版、故居开放、多媒体展示、文学讲座、艺术指导等形式,丰富市民的审美体验和精神生活,在“老房子”中享受平衡的建筑美和人文美。
徐汇区故居研究室“网上”孙照片
对公众开放的曹颖书斋和夏衍故居,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历史建筑数量最多、历史风貌最完整的恒富历史文化区——乌鲁木齐南路178号。
恒富历史文化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上海城市文脉的发源地和承载区。今天,徐汇区推出了《吴彤深处——建筑可读》一书,其中收录了恒富风格区的138栋优秀建筑。它不仅重新记录了这些“国际居住建筑博览群”,而且深入分析了旧建筑的前世今生,传承了著名的逸事和文化浪漫情怀,为公众开启徐汇人文历史和上海城市记忆提供了一把钥匙。
此外,这本书还使“建筑可读”得到更新和携带——书中的每一栋建筑都附有一个二维码。通过扫描代码,公众可以从页面上的图片和文本中跳转到更丰富的多媒体体验,并确保内容始终是新的,从而使“构建可读性”的体验更丰富、更快乐、更容易阅读。
徐汇区故居研究室“网上”孙照片
徐汇区恒福风貌区具有丰富的建筑文化历史和内涵,其中不乏名人故居,尤其是以曹颖研究、夏衍故居、凌克故居、巴金故居为代表的文学魅力。
20世纪50年代,夏衍曾住在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这座大厦有三层砖木结构。深棕色的木质装饰框架和简单的几何装饰腰线元素都体现了英国的建筑风格,而带有尖角券的入口、绿色玻璃窗和高耸的烟囱则是西班牙风格的元素。
夏衍和他的家人在这里居住的时间也成为这座建筑最重要的历史片段和文化积淀。经过精心修缮和规划,向公众开放的夏衍故居展示并梳理了夏衍在上海的足迹。他以具有“红色文化”和“上海文化”特征的历史事件为主线,回忆起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上海开始革命工作的情景;筹备成立左翼联盟,创办《王久日报》,参与隐蔽战线工作;翻译《妇女与社会主义》、《母亲》等作品;他创办了左翼戏剧社,创作了话剧《上海屋檐下》,电影《风云儿女》,组织出版了《光明》,出版了报告文学《合同工》,修复了卧室等。夏衍故居空厅,为公众了解夏衍的生活经历、艺术追求、精神世界和人生观打开了一扇大门
曹颖的书房位于178号,实现了翻译家生前的一个夙愿——“与其留墓碑,不如建书房”,这是曹颖生前的心愿,也是他文学精神的传承。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和他的家人一直希望建立一个“草宝宝学习室”,不仅可以存放草宝宝一生收集的书籍和参考书,还可以举办各种思想学术交流的沙龙活动。
如今,曹颖学习在乌鲁木齐南路178号已经成为现实。《曹颖研究》将通过“人道主义启蒙”、“中俄桥梁”和“翻译之路”三个主题向公众展示曹颖翻译的原著、手稿和研究场景。观众不仅可以了解曹颖无穷无尽的生活,还可以感受到“我是一棵草,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给黄土地增添一点绿色”的纯真之心,继承文学传统,还可以参与阅读交流、讲座阅读等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特殊活动,从而启发当代人走进书房,用文学滋养自己,获得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