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07字,读完约8分钟
经过两年的等待,由五个大型油罐改造而成的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正式对外开放。
油罐艺术中心占地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它的旧址是有着100年历史的上海龙华机场。现在它整合了展览场地、绿地、教育中心和餐厅。
近年来,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推动了工业遗产向艺术空.的转变德国鲁尔工业区在这方面走在前列。他们有什么经验可以学习?
“如果删除某些东西,它们将会丢失”
德国有一个著名的气罐艺术博物馆。当时,当专家提出可以将工厂废弃的气罐改造成艺术博物馆时,虽然改造的想法得到了气罐所在的奥伯豪森市政府的同意,但政府只同意成立一家市政企业“奥伯豪森气罐公司”,并拒绝为该项目付款。
1993-1994年完成了气罐的重建,耗资约1600万德国马克。一部分重建费用由州政府支付,一部分来自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公司,该公司将拆除气罐所需的资金交给气罐公司进行重建。如今,这个被称为欧洲最大的油罐每年吸引约40万名游客,成为奥伯豪森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是鲁尔区工业和文化路线的25个“停泊点”之一,也是德国欧洲工业遗产路线的一站。
游客只需支付9欧元的门票就可以参观艺术博物馆,而且门票价格足以维持油罐公司的正常运营。工作人员说,虽然公司很难盈利,但自成立以来从未亏损过。
许多在奥伯豪森出生和长大的人都非常支持像煤气罐这样的工业遗产的改革。他们认为:“鲁尔区的工业遗产能够得到再利用,这很好,因为有些东西如果被移走,就会消失。”
如果说奥伯豪森气罐是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改造的成功案例之一,那么鲁尔区是德国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最引人注目的地区之一。
如今,行走在鲁尔区,仍然可以看到鼓风炉、煤气罐、井架和工厂建筑。这些德国150年工业历史变迁的见证人被很好地保存下来,并被改造成博物馆、展览馆、歌剧院,甚至是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根据介绍,在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人们可以走进旧工厂,爬上高炉,了解钢铁冶炼的整个过程。工厂里的大气罐被潜水俱乐部用来进行潜水训练,一些墙壁成了攀岩爱好者的天堂。
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为光环的埃森关税同盟矿区已成为鲁尔区工业和文化路线的中心站。这里的人们可以参观由旧工厂改造而成的鲁尔博物馆和世界闻名的红点设计博物馆,穿梭于工业遗迹之间,感受采煤和炼焦的激情。
由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尔哈斯设计的鲁尔博物馆于2007年下半年在埃森关税同盟矿区旧址重新开放,成为了区域工业化历史的纪念碑。
博物馆由最初的洗煤车间改造而来,其展品包括整个鲁尔区的人类、机器和自然的历史。它的位置非常核心,是过去所有轨道的交汇点。从不同矿山收集的矿石被运送到这里进行统一作业。博物馆的地面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线性图案,它起源于曾经铺设的铁路轨道,从远处延伸到博物馆。由于结构和比例相似,博物馆新建的入口电梯与周围的空中央走廊融为一体。晚上,电梯配有橙红色的灯条,就像钢铁熔化时的颜色,非常工业化。当你乘电梯来到大厅时,你可以看到无数庄严的、长期存在的机器陈列在那里,这些机器定义了空.的财产甚至在博物馆楼梯的扶手上,你也能看到关税同盟矿区的元素,比如那些展示装置的位置和年代。
煤钢资本
[/s2/]成为“欧洲文化之都”[S2/]
在鲁尔区的小镇盖尔森基兴,当地的北极星公园也是鲁尔区工业和文化路线的“锚点”之一。公园里有一个“北极星塔”,它的顶部可以作为一个观景平台,内部被改造成了一个视频艺术博物馆。北兴公园曾是一个矿区,北极星塔曾是当年开采的井架。为了进入塔内,管理公司北兴大厦在塔旁建了一座带电梯的新塔,并花费巨资在新塔上竖立了一座大力神雕塑,希望使其成为当地乃至鲁尔区的新地标。
该公司经理表示,北极星大厦由当地知名房地产公司维瓦特集团所有,北极星大厦公司由维瓦特集团建立和赞助。北极星塔重建时,德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欧盟都出钱,但主要赞助者是维瓦特集团。在鲁尔区,企业参与工业场地运营的案例很多。对于企业来说,虽然像北极星大厦这样的运营项目不能盈利,有时是“亏本买卖”,但他们还是愿意赞助,因为这样有利于企业形象。
尽管鲁尔区还没有完全摆脱产业结构转型的痛苦,它仍然是德国较贫困的地区之一,但工业文化的推广无疑在鲁尔区取得了成功。鲁尔区的“工业文化路线”已发展成为一条成熟的旅游路线,全长400公里,连接了该地区十多个城市。
2010年,前煤钢之都鲁尔区获得“欧洲文化之都”称号。据了解,在赢得这一荣誉后,鲁尔区在2013年共接待了360万游客,其中许多人是来进行工业旅游的。
鲁尔区工业遗产的成功保护得益于整个地区的统一协调发展和“埃姆舍尔公园国际建筑展”提出的具体发展规划。当时,鲁尔区所在的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政府希望借助艾姆谢尔公园国际建筑展,为产业结构转型后的鲁尔区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个国际工作组已经实施了100多个项目,包括埃姆谢尔河的治理、工业景观的恢复、废弃工业设施的再利用以及研究中心的建设。鲁尔旅游公司表示,正是这次建筑展为鲁尔地区的工业旅游“释放了开始信号”。在建筑展上,甚至采矿形成的小丘也被用来发展旅游业,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
工业遗产的再利用遇到了很多阻力
除鲁尔区外,德国工业遗产在许多地方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例如,在德国中部哈兹山地区的矿业博物馆,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模型和展览了解矿工们当时的生活,还可以花6欧元与装扮成矿工的讲师一起深入矿井,参加一个45分钟的体验之旅。
事实上,德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而是面临着许多障碍。肮脏破旧的工厂不是等着被环保主义者看到的,一些保守的文物保护者也质疑工厂的再利用。
然而,随着人们对工业遗产的兴趣越来越大,工业遗产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实也表明,如果不改造和再利用,许多工业遗迹很难保存。上世纪初,德国主要保留和研究早期工业时代的技术遗产,如磨坊和铁匠。20世纪50年代,工业考古学在英国兴起,然后传播到欧洲。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出现了“工业文化”运动。除了工业遗产,如技术设施和工厂,工厂别墅和工人宿舍也被认为是难忘的。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工业文化和工业考古学的概念最终发展成为所有受工业影响的景观概念,即工业景观。
德国Frejborg理工大学技术史和工业考古学教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董事会成员赫尔穆特·阿尔布雷特(Helmut albrecht)认为,事实上,德国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仍然存在问题,许多工业遗产往往因规模大、污染重、使用困难而难以保护。此外,从美学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城堡、教堂和其他遗迹,其难看的工业遗产往往不容易估价。
Albrecht说,由于政府和公众缺乏关注,很难为保护工业遗产提供资金。大多数保护基金来自国家文物保护基金,通常只有在盈利时才会吸引私人投资。然而,德国也有一些工业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这些案例表明,工业遗产的保护并不总是钱的问题,但公共利益和私人投资往往起着关键作用。
据他说,“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非常有助于吸引投资者和游客。鲁尔区和欧洲的区域工业旅游路线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德国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制度。十六个联邦州负责保护文物。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法律,但内容大致相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业遗产就被写入了文物保护法。一般来说,县、市、行政区和州都有文物保护部门,每个联邦州都有一个专业的文物保护机构,负责审核文物保护名录。
据德国工业遗产保护专家称,目前,德国登记的文化遗产中有10%至20%是工业遗产,总数估计在5万至10万之间。
(吴越来自搜狐文化、网易新闻、艺术设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