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41字,读完约9分钟
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成功闭幕,标志着上海人工智能向更高层次产业的不断推进。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上海要深入贯彻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适应大趋势,抓住大机遇,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人工智能,以更加创新的探索激活人工智能,以更加包容的生态滋养人工智能,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源、应用示范、系统供给和人才集聚高地迈进。
作为上海最早举起人工智能发展旗帜的地区之一,徐汇启动了上海第一个人工智能发展集群的建设。近年来,徐汇吸引了许多全球科技巨头和独角兽企业在其管辖范围内登陆。一方面,徐汇也为该领域的企业和人才提供了高效、准确的政策和制度等配套措施。一幅具有徐汇特色的人工智能生态地图正在逐步形成。
在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CBN采访了上海市徐汇区市长方世忠,就徐汇在人工智能生态地图中的布局、如何加强国内外科技创新合作、如何着力打造人工智能高地“徐汇样本”等话题进行了采访。
方世忠表示,作为人工智能的先驱和探索者,徐汇应该有所作为,但也要加强后续工作,给行业带来更大的溢出价值;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十四五”末,徐汇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规模预计将超过1000亿。
描述:上海徐汇区区长方世忠
CBN:2017年以来,徐汇发起并举办了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2018年以全新的姿态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年的会议以更精彩的对话和更生动的场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那么徐汇为什么选择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呢?
方世忠:应该说,徐汇与人工智能的对接不仅是我们适应发展潮流、抓住产业潮流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与国家战略接轨、打造特色优势的举措。
发展人工智能有三个主要考虑因素:
首先,基于全球科技竞争的变化。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正在对全球经济、社会进步和国际政治结构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谁掌握了人工智能,谁就掌握了未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方向,试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力量。
第二,它基于国家的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关系到中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机遇的战略性问题。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占据全球人工智能的制高点。上海围绕打造人工智能发展的国家高地,先后发布了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22篇文章”。人工智能已成为中国和上海提升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先战略选择。
第三,基于徐汇创新转型的需要。目前,徐汇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意识到人工智能是徐汇科技和产业积累的新出路。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国家双创新示范基地和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徐汇拥有与人工智能高度兼容的传承与传承的内在基因;在资源和生态方面,存在促进人工智能更新迭代的要素禀赋;就产业和功能而言,它具有承担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基本实力。我们应该承担进军艾高地的开拓任务。
基于这些因素,我们主动适应国家和上海的发展战略,首次规划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率先在全市掀起人工智能的旗帜,提出了将上海建设成为全国人工智能高地的新地标和核心区的目标愿景,启动了上海第一个人工智能发展集群的建设,从而抓住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
第一财经:基于上述全球趋势、国家战略以及城市转型的背景和需求,徐汇在人工智能生态地图中的布局目前体现了什么样的战略价值?
方世忠:蓝图绘制完成后,关键在于实施。围绕目标愿景,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始终保持着第一、超前思维、系统规划和快速行动的精神和进取精神。人工智能实现了“从无到有”和“从优秀到卓越”,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具体来说,它主要提出了“五个新”:
首先,发布了一个新的人工智能策略。全市率先制定了区级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意见和徐汇人工智能新高地建设“T计划”,启动了“智能徐汇(ai@xh)”行动,明确了创新源、产业磁场和应用实验场的功能定位。着力打造“一核一极一带”格局的空(即徐家汇,徐汇已成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布局的“以人为本”的交汇之地。
上海西海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效果图
其次,引入了新的双t载体。一个是上海西海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作为西海岸智慧谷的核心项目,其建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正在努力打造一个集总部办公、国际交流、应用展示和R&D转型为一体的综合性地标。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阿里、华为(鲲鹏产业生态创新中心)、UIH、罗明等标杆企业将正式落户;其中,一个“人工智能窗口”将建在顶层,一个新的企业服务、交流和观看体验的空房间将建成。另一个是北洋人工智能镇(ai镇),位于徐汇南部的华景镇,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与曹开发公司合作,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集聚区、全球应用示范区、国际生产与城市一体化区。
第三,为峰会搭建了新的平台。我们把高端会展论坛作为投资环境的“放大器”和优质资源的“引力场”,先后举办了三次全球峰会。2017年,市区联合举办了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首次向世界展示了上海和徐汇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和愿景。2018年,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成功举办。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刘河副总理、李强书记致辞。秉承高端、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理念,突出科技峰会与滨水生态、艺术、人文、智慧体验相结合的特色,吸引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4万多名嘉宾和17万人参展,极大提升了徐汇和西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浦江两岸由东西方联合举办,聚焦“最专业的论坛、最酷的竞赛、最艺术的生态、最贴心的体验”,努力打造最具活力的人工智能场景,拓展西岸人工智能朋友圈。
第四,新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大力引进和培育人工智能核心企业,初步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目前,上海1000多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中,徐汇占了五分之一,其中包括以微软、亚马逊aws、安某为代表的国际领先企业,以阿里、华为、腾讯、网易、小米为代表的国内领先企业,以及以尚堂、兰琪、易图、UIH为代表的本土标杆企业。2018年,全区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10亿元,占全市的1/3;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8亿元,同比增长30.5%。
第五,构建新的应用场景。秉承人工智能赋予智慧城市和优质生活的理念,以“人工智能+垂直细分”为重点,每年推出一系列应用场景项目,推广更多人工智能最新成果和技术,引领徐汇“试水”。该地区的肿瘤医院、谢土街和石牌学校成功入选上海首批12个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8个单位入选第二批场景需求清单。
第一财经: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您认为,在这样的目标下,徐汇应该如何加强国内外科技创新合作?
方世忠:在徐汇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过程中,关键是打造一个创新开放的生态平台。有几个关键内容,一是人工智能的创新源,二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三是人工智能的人才聚集,四是人工智能的产业政策。依托区域科技、产业、人才等资源集聚优势,从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技术三个环节有效整合技术资源、产业资源和金融资源,提升核心R&D和服务能力,助力区域人工智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加强与本地区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区域学校的合作,支持人工智能、脑及类脑等基础理论研究,支持关键核心技术与生产、教育、科研的协同创新,鼓励科学家特别是青年科学家勇敢面对人工智能研究的“无人区”。同时,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亚马逊aws实验室、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青年人工智能科学家联盟等。旨在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努力站在国际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
二是坚持牵引和技术推广相结合。目前,上海尚唐科技、易图科技、罗明科技三家企业承担了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在智能视觉、视觉计算、营销智能领域的建设任务,全部落在徐汇。我们开辟了这些企业擅长的应用场景,如教育医疗、城市安全、滨水管理、事后监管等,支持企业赢得市场机遇,快速成长。此外,依托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联盟、上海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创新联盟等。引导区域内企业共建产业生态,共享发展成果。
第三,坚持企业培育和行业赋权相结合。建设孵化器、加速器、工业园连锁创新载体,建设国家大学工业园,让小企业“搬包落户”,享受创新孵化、专利保护、研发费用扣除等综合服务。同时,我们将与阿里、腾讯、华为等领先企业合作,围绕计算能力、算法、数据等人工智能创新要素,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例如,我们与华为合作建设鲲鹏产业生态创新中心,鼓励更多人工智能企业基于鲲鹏芯片技术开发软硬件支撑系统和产品应用开发,努力形成贯穿徐汇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生态圈。
第一财经:在下一阶段,为了不断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徐汇样本”,扩大徐汇的“头鹅效应”,我们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方世忠:建设人工智能高地需要不断努力。围绕上海建设全国人工智能高地的总体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大方向、大逻辑和大趋势,展现“十年磨一剑”的坚韧和“永远比别人快半步”的执着。冲动,放开想象,勇闯无人区,巩固先发优势,进而开拓徐汇的人工智能高地,使人工智能的“头鹅”效应更加突出和充分。面对未来,我们将着力打造“四个最好”:
第一是创建最精确和最高效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以最高标准和最佳水平为目标,深入把握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律,针对上海自贸区香港新区的制度创新,制定和实施针对性和精确度更高的专业政策,继续提供优质的商务服务,打造最适合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加速集聚的制度供给实验场。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吸引和聚集国内外一流人才,通过国际创新机构、知名大学和科学家联盟的联系,积极培育未来人工智能新力量,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二是创建最开放和创新的人工智能平台。围绕增强人工智能创新的源头供给,构建开放协作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巩固原始创新和基础应用创新支撑。依托区域科技服务功能优势,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支持重大基础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医学影像、智能视觉等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式创新平台发展,不断出口R&D人工智能核心能力和服务能力,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
三是打造高端集聚的人工智能产业。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催生更多新业务、新模式和新业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作、跨境集成共享的智能经济。力争到2022年聚集一批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和核心技术数字化驱动企业,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到“十四五”末(2025年),工业规模将再翻一番,达到1000亿元。
第四是创建最智能和共享的人工智能城市。围绕“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生活、高水平管理”的目标,结合智慧新城建设,深化人工智能应用,推进数据开放,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12个重点领域加快5g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示范深度应用场景,打造无所不在、无所不在的智能环境,使政府治理、城市管理和民生保障更加准确
智能世界,无限可能,人工智能时代的大门已经打开。徐汇将以更加开放、创新、包容的方式与人工智能携手共进,积极拥抱人工智能,融合人工智能,坚守最初的心,耐心等待,展现雄心壮志,服从服务国家和上海的战略,汇聚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促进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结合,赋予了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的生活和高标准的治理,贡献了徐汇智慧、徐汇实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