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9字,读完约4分钟
据徐汇区消息:经过三年的布局建设,目前全区已有13个乡镇和305个居民区完成了邻里交流和邻里小交流的全覆盖,在居民家门口创建了“党团站”、“会议室”、“敬老院”和“便民点”,实现了“小空房”的大聚会。12月10日上午,徐汇区召开深化邻里交流建设推介会。会议以“邻里汇款、邻里汇款、美好生活社区”为主题,按照“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为主题,全面推进教育成果转化的要求,分阶段总结部署了邻里汇款建设。市委第二巡回指导小组组长许参加了会议。副区长林坦主持。
为推进邻里功能升级、自治内涵升级、服务品牌升级和运行机制升级,区政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1+3”文件,即“徐汇区进一步深化邻里交往建设,不断增强民众的归属感。”《幸福与满意实施意见》、《邻里交往建设与运行管理条例(2019年修订)》、《居住区邻里交往建设与运行指导意见》、《深化为民服务功能提升居民》谢土街、长桥街、田萍街永嘉新村居住区、林峰街谢晋居住区、上海一社公益文化发展中心做了交流发言。市委领导小组和区领导共同将卡片颁发给各街道镇的居委会。
区委副书记、区长方世忠指出,要把深化邻里交流建设作为贯彻落实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李克强总理视察江南新村邻里交流工作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完成解决群众燃眉之急这一初始任务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在充分总结前一阶段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准确深化基准表,统筹深化联动机制,坚持不懈、长期推进。首先,要在“特色”这个词上下功夫,在“邻里交流”的建设中体现服务特色、品牌特色和文化特色,打造有标识的“旗舰店”。要提高服务供给的准确性,积极探索提供高质量、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增强社区文化的认同感,营造凝聚社区归属感的文化纽带;增加民生品牌的传播力度,有效提高邻里交流的知晓率、认知度和影响力。其次,我们应该对“治理”这个词大惊小怪。“会见邻居”机制体现了居民自治、社区共治、规则和法治,创造了公认的“客房”。要重视社区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充分发挥社区“领导者”的吸引力、积极性和影响力;注重审议机制的优化和完善,形成“居民-居民代表-居民委员会”的有序表达路径;注重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整合,做好社会组织的资源链接者和孵化器。第三,要在“社区”这个词上有所突破,“社区”的有效性要体现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和邻里整合上,从而打造一个具有辐射力的“社区”。构建邻里交往三级联动发展模式,有效提升区级顶层设计与街道镇级的整体协调性;创建区域资源整合共享模式,努力形成更多的“一个交易所、一个产品”和“一条街、一个特色”;创建服务型居委会建设和运行模式,将居委会小会议与服务型居委会有机结合,真正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市委第二巡回指导小组组长许充分肯定了徐汇在推进邻里交往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民需要, 以更加务实的工作措施深化邻里交流建设,让人民有更多的收获。 首先,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和立场。要把邻里交流建设作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访沪期间做好民生服务重要指示的有力抓手,牢牢把握“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的发展理念,在邻里交流建设的基础上,进入制度常态化的新阶段,强化服务人民的核心理念,推进治理重心和服务资源的下沉,切实巩固和发展主题教育成果。第二,我们要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有所求,我有所忧”的要求,围绕建设“党群站”、“客厅”、“关爱家园”、“家门口便民点”的目标,有效整合力量,把邻里交流建设成为面向社区群众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邻里交流服务、功能、内涵和体系升级,切实落实各项贴近群众、惠民措施。第三,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要注重充分发挥居民参与在深化邻里交流和社区治理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深入基层听取居民意见,有效运用人民语言解读真实文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评议和监督,有效扩大社会对邻里交流建设的认识和参与,进一步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区领导秦立平、严波、卫兰、陈华、冯尚达,区委主题教育办公室主要领导,各区有关部门,各街道、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服务办公室、自治办公室主任,部分居委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