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2字,读完约3分钟
邻里交流当然不仅仅是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它真正的核心是一个强调自治和共同治理的“自治社区”。本周,徐汇区出台了一系列“1+3”文件,进一步推进邻里交流建设。截至目前,徐汇区已建成13个街镇居委会,305个居民居委会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下一阶段,徐汇区将在服务特色、品牌特色、文化特色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引入“党建服务圈”、“服务居委会”、“双重治理联动”和“社区合作”等新理念和新形式,促进邻里关系的发展。交易所将从“服务载体”向“治理枢纽”转变,形成“一体多元、一网覆盖、全天候响应、全区联动”的格局
在林峰街,居民委员会陆续收回办公桌,只留下一个由一个网络运营的综合接待处,并将空出的空室改造成一个邻里会议,包括一个谈话室、一个阅览室、一个多功能活动室等。从而改变居委会干部的作风,深化社区治理水平的提高。
徐汇区在邻里交流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特别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依托区域党建“区、街、居”联动的组织优势,将邻里交流变成社区登记场所、志愿服务场所和服务党员、服务区域单位党组织的活动参与场所,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回馈社区发展。
遍布居民区的邻里交流就像治理的枢纽和自治的平台,不仅要咨询居民的意见,动态跟踪项目建设,在现阶段的转型阶段立即进行协商和调解,还要更加注重引导各方在转型完成后自觉维护治理成果,实现政府与社区的“双向对接”和“双向赋权”。
一些基层干部说,邻里交流就像一个支点,社区治理问题通过“两个转变”来解决。一是变“会议室”为“会议室”,围绕垃圾分类、规范停车等居民“急、难”问题,培育公共议题和广泛咨询,因地制宜在各居住区形成自治大会,逐步培养居民自治意识;二是将“社区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本”,注重在公益活动中发现社区人才,在服务对接中拓宽区域“朋友圈”,在项目跟踪中孵化社会组织,最终形成可持续的社会资本,支持共建、治理、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下一步,邻里交易所将努力在“特别”这个词上创造一个带有标志的“旗舰店”。一方面,它将动态掌握居民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同时,要深入挖掘社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建立社区的“文化档案”,建立凝聚社区归属感的文化纽带。许多邻里交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巧妙思考。改变思维,改变美学,整合“表面价值”和“温度”,创造一个居民喜欢的新地标。
汇聚人文共鸣,立足辖区特色,深入挖掘文化特色,提升文化认同,徐汇区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深受居民好评的“网红”邻里交往群体。例如,在江南新村附近,结合社区内江南造船厂宿舍的历史,各功能区之间以“舟文化”相连,无处不在的“舟”元素让居民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