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8字,读完约4分钟
据静安区新闻报道:“民政张阿姨不在,你下午交申请临时补贴的材料”“小王出去培训了,下周再交”...宝山路街道领导在对居委会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小居委会是联系群众的第一线,但由于每个人负责一条线,也会导致居民做一件小事,有时会跑几次。此外,如果你在周末什么都不做,有时一件小事就会拖上一两个星期,居民就等不及一些紧急的事情,这与中央政府对便捷服务的要求相去甚远。为贯彻落实市、区政府“立即运行、网上、就近、一次到位”的精神和“全程沟通”的要求,保山路街道在居委会换届选举和新社工报到工作后,立即组织对居委会干部和社会工作者进行综合专业培训,并落实居委会便民服务制度和措施,确保接待服务的制度化、一体化和全面性。
认识到有必要改善整体业务
为了提高居委会干部和社会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服务能力,街道组织了培训班,开展了思想动员和业务培训。通过思想教育,全体居民委员会干部认识到,居民委员会是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后阵地,居民委员会干部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是完成政府政策最后一英里的工人。无论各级政府的政策有多好,如果不采取最后一步措施,居民委员会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增加每个人的专业知识,街道组织新当选的居委会干部和新的社会工作者开展“青年惠政”培训。一是邀请机构业务负责人进行理论讲座,邀请教授进行专题讲座,提出注意事项和工作要求。培训结束后,居委会开展“一本通”培训,即每个人向其他居委会讲解自己负责的业务工作,主要是具体常用的业务知识,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实训。同时,小区书记或居委会主任对“一站式受理”和“一站式受理”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居民解决问题更方便、更快捷
为了体现“全岗位沟通”的工作效果,真正做到“匹配上线,方便居民办事”,街道制定了一系列制度。
首问责任制。在居委会入口处设立首间办公室(桌),每天安排居委会干部的接待。热情接待前来工作的居民,并对整个过程负责。如果你能立即处理;可以向区、街道有关部门申请收集材料;不能耐心地处理解释相关政策,以至于一切都会得到解答,一切都会得到解决,保证居民会高高兴兴地来,满意地回来。
居委会代理制度。坚持“居民说话,干部跑腿”的原则。接到居民提出的处理事项后,将按类别分发给相应线路的居委会干部,帮助居民与街道相关部门协调,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回复居民。
错误的工作时间系统。充分利用居民晚上、节假日和周末值班时间,为居民办事提供便利,让居民随时“找人做事”,让居委会真正做到全年为人民服务。对于居民急需处理的事项,居委会可以利用午休时间联系相关部门,迅速优先处理和特殊事务。
现场服务系统。除了要求第一个接待人员值班,其他居委会干部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入数百所学校,了解数百种情绪,解决数百个困难,温暖数百颗心。特别是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和不能外出工作的人员,居民委员会干部可以了解情况,收集所有材料,然后答复他们。
部门邀请制度。对于因特殊情况和跨部门、跨区域等疑难疾病而无法按正常程序办理的事项,居委会可要求街道相关部门领导按照要求和邀请程序共同研究解决。如果问题解决不了,可以上报分管街道领导甚至主要领导研究解决,共同为居民解决困难,达到“直接快速处理”的目的。
全力支持安全工作提高效率
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大力支持居委会实行“全岗位沟通”,做到“答问、预约、办事”。培训期间,各部门都派了最有经验的同志来授课;邀请时,所有部门都是亲自上门的领导;在做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午休时间来调整上班族不均衡的忙闲时间现象。
同时,政府各业务部门都意识到,居委会的“全岗位沟通”是本部门做好业务的重要助手。街道事务中心主任赵鹏表示,影响居民体验的最重要因素是排队等候时间过长。这条街位于两个区的交界处,在整个城市运行之后,有很多人来服务大厅办事,排队等候的时间有时需要1到2个小时。居民委员会实施“一站式受理”和“一站式受理”后,居民工作得到有效分流,基本解决了等候时间长、政策理解困难、沟通不畅等问题。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压力,例如,大大减少了政策解释的时间,解决了与老年人和特殊人员沟通困难的问题。特殊情况的处理不仅耗时长,影响后面居民的工作,还会引发矛盾。现在,居委会请领导研究处理,减少了政务大厅的矛盾,得到了居民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