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0字,读完约3分钟
江宁路702弄(原高登路702弄)据静安区记载,1937年至1941年是中国教育协会的社会地址。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也是文化中学的所在地。这个地方现在是一座住宅楼。
中国教育协会位置图
建立友谊协会
中国教育联合会成立于抗日战争爆发和上海成为“孤岛”之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友好组织。参与者主要包括中学校长和教师,以及文艺工作者和其他文化界人士。负责人是中共地下党员戴孝。
中国教育协会遗址的老照片
中国教育协会的使命是团结离开“孤岛”的文化进步人士,通过创办以“笔”为武器的进步书刊,教育和激励广大青年热爱祖国,坚持抗战。
抗日战争文学选编
《第一年》的封面
这个“孤岛”缺乏物质资源和精神食粮。中国教育联合会文学组参考并编写了一本书,主要目的是“为普通中学生和热爱文学艺术的年轻人提供一点精神食粮。”1938年9月30日,《第一年》一书正式出版,任堇、史陵、白树、于棣任主编。其中有:的《半车麦秸》、杨朔的《昨日临汾》、萧军的《1937年8月14日》等小说和通讯;石玲的《舞女的眼泪》、沈希龄的《我们放下悲伤》、沈希龄的《在火中》等。;以及郑振铎的《卢沟桥》、任俊的《起床,黄帝子孙》、巴金的《致死者》、艾青的《致孙》等诗。该书出版后,深受年轻读者的欢迎,并被反复转载。为了避免敌人的破坏,在再版时,把第一年改名为第一时代,并挂上了“美国商业华盛顿出版公司”和“美国商业远东画报”的外国招牌。
第一年作品目录
尽管环境险恶,文学集团继续编写第二年,这是由范晔,邢俊,段誉,叶妮,白树和余迪共同编辑。老舍、张天翼、、巴人、萧军等作品选登。由于敌人的阻挠,该刊物一再延期。在假装《第二年》是由“香港美国商业的未知书店”出版后,它在1940年10月得以与读者见面。
创建一系列中学生
如何学习文学的封面
“孤岛”的恶劣环境导致许多青少年缺乏正确的引导,面临“知识匮乏”。1939年3月25日,由中国教育学会编辑的《中学生活》创刊,由田仲彦主编。该杂志是一个综合性的知识读物,内容广泛:“教师应该编写的教材可以编写和出版;学生可以介绍他们想看的书和报纸;不管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你都可以在这里坦率地讨论。”月刊前后出版了七期。由于灵活创新的办刊理念,对“孤岛”青少年的成长起到了引导作用。
中国教育联合会还编辑出版了一套《中学生丛书》,包括余迪的《怎样学习文学》、魏的《怎样写作》、张明仁的《怎样读书看报》等。,在“孤岛”的青年学生中广为流传,受到内地热爱文学的青年人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