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4字,读完约3分钟

1925年6月4日至27日,宝山路403弄(原宝山巷)曾是《热血日报》编辑部所在地。原建筑在1932年1月28日事件中被日本侵略者炸毁。现在它是一座住宅楼。

▲《热血日报》编辑委员会位置图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日报

“五卅惨案”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出版《热血日报》,以应对当时的革命形势,更好地领导人民反帝斗争。由瞿秋白任主编,郑、、沈泽民、何伟新等从中宣部和《上海民国日报》调任编委。1925年6月4日,《热血日报》创刊。

▲1925年6月4日,瞿秋白主编《热血日报》

《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卅运动”的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共4页,设有社论、重要新闻、国内重要新闻、国际重要新闻、紧急新闻等栏目。此外,还成立了一个名为“声音”的副刊,以发表小评论、文章、时事通讯、文学和艺术等。报纸的内容主要是新闻报道,具有强烈的政治煽动性和鲜明的革命态度。在“五卅运动”期间,它报道了工商业各行各业的群众斗争,揭露了帝国主义的暴行,传播了国际无产阶级支持中国人民的消息。

【聆听红色印记】《热血日报》编辑委员会遗址

瞿秋白与《热血日报》

《热血日报》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关系密切。他不仅担任主编,还写了标题,还写了刊物的演讲稿:“洋奴是冷血动物,这是上海人的民意标志!但是现在所有上海市民的鲜血已经被外人的子弹烧到了极点!《热血日报》的注册是基于瞿秋白的《正义在哪里?只有“血”这个词。

【聆听红色印记】《热血日报》编辑委员会遗址

▲瞿秋白主编《热血日报》社论

瞿秋白作为报纸的主要撰稿人,不仅撰写社论、编辑新闻、阅读报纸校样,还承担了许多编辑部的事务性工作。由于身处地下,他经常在中央政府、编辑出版站和他的住所之间秘密旅行。报纸室很小,家具简陋,光线昏暗,工作环境极其艰苦。瞿秋白拖着肺病,经常和其他同志围坐在一张长长的白色木桌旁,忍受着酷热,整夜出汗。他曾经对妻子说:“这项工作比在大学讲台上讲课有效得多。”瞿秋白仅在24期《热血日报》上发表了25篇文章,平均每天发表一篇以上。有一次,瞿秋白看见一个工人在读《商业日报》,就和他聊天。工人们抱怨说:“没有适合工人们阅读的报纸,现在报纸不能理解。”瞿秋白很受启发。写作时,他特别注意词语的通俗性,尽可能多地使用口语和方言。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开门见山的,文章的长度尽可能的短和简洁,这样工人就可以阅读,理解和喜欢阅读。他在报纸上发表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曲调和说唱作品。

【聆听红色印记】《热血日报》编辑委员会遗址

被压迫人民的代言人

《热血日报》是一份受广大工人欢迎的报纸。它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密切配合政治斗争,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它内容丰富,编排新颖,体裁多样,语言通俗,深受广大爱国人士的欢迎。除了版面上的文章,它还充分利用了报纸的优势,打出了“中国人不能被外国人统治”、“中国的上海是由中国人管理的”、“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口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聆听红色印记】《热血日报》编辑委员会遗址

▲《热血日报》编辑部今天的照片

《热血日报》共出版10期,销量达到3万份。有数百名投稿人,通信和密切接触。“这是因为这份报纸的大胆,这也表明人民的心没有死。”因此,它更为帝国主义和军阀所憎恨。6月28日,奉系军阀强行没收了该报,逮捕了印刷厂经理徐尚振,并没收了2800份尚未寄出的报纸。从6月4日到6月27日,《热血日报》发表了24期,在中国革命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聆听红色印记】《热血日报》编辑委员会遗址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2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