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4字,读完约3分钟

上外静安外国语中学,位于北京西路653号,前身是戴杰民创办的程健中学。

20世纪90年代程健中学的出现

1991年,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上海委员会宣布为上海市青年教育基地,1995年,被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宣布为上海市静安区青年教育基地。

程健中学位置图

[/s2/]“培养革命青年,探索改造旧教育的途径”[S2/]

1939年,在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大学校友会的支持和资助下,戴杰民在宁波路130号创办了一所学校,借用了华华第二学校的名字,后迁到了白科路598号(今凤阳路),正式命名为程健中学。经过几次合并,这所学校改名了。1985年,它恢复了名称,并于1994年迁至现在的地址。由于学生在该地区的迁移,学校服从地区教育局的招生统筹安排,自2002年起停止招生,至今仍保留其组织体系。现地址为上外静安外国语中学,程健中学历史陈列室已预订。

聆听红色印记:建承中学

1946年1月13日,程健中学师生参加了在玉佛寺举行的万人大会。公祭被国民党当局杀害,等待四位烈士

学校以“培养革命青年,探索改造旧教育的途径”为宗旨,在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主和进步的思想教育。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程健中学成立了党支部。在老师和学生的掩护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组织的各个系统的干部密切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是党开展秘密工作和运送师生到抗日根据地参加武装斗争的基地;解放战争时期,它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学系统中的堡垒学校之一,是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基地。在不同时期,学校有四位烈士:陈忠信、司马铮、顾仁达和周琦。据不完全统计,从1939年到1949年,有100多名党员在程健中学参加工作;有一百多名师生到各根据地参加武装斗争,并把他们送到各条战线;上海解放初期,100多人随军队到西南和东南去接管上海的工作,参加军队干部学校。

聆听红色印记:建承中学

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举行了一次反内战示威。图为程健中学师生团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程健中学

抗日战争时期,程健中学党组织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中共泰州特委秘密交通站位于程健中学。从1941年9月到1942年8月,100多名党的干部安全转移到新四军。学校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学生阅读进步书籍,组织和动员师生参加皖南、浙东、苏北抗日前线的武装斗争。1945年5月,日本宪兵队来到该校,将包括戴杰民在内的8名师生带到宪兵队进行刑讯逼供。老师和学生们坚强不屈,敌人最终被保释,因为他无法获得证据。程健中学的党支部和进步人士都没有暴露。

聆听红色印记:建承中学

上海骑警镇压反美亲日运动中的学生

上海解放后,由中学组织的学生纠察队的臂章就建立起来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学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美反蒋运动,学校师生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1945年12月,“欢迎马歇尔”会议的第一次预备会议在程健中学举行;1946年1月13日,师生们参加了昆明“一二·一”惨案的公众祭祀大会和烈士游行;1946年,在全市学生援助运动中,学校顶住压力,坚决接受在学校成立“学生援助联合会”工作组织,成为全市学生援助活动的中心;师生们积极参加了6月23日的反内战示威,抗议美军的暴行,反对国家考试,反饥饿,反内战和反迫害运动,救济和冷救济运动,反美和日本的支持运动和欢迎上海解放的各种斗争。上海解放后,程健中学积极响应党的号召,80%的学生报名参加了南方军,其中60多名获得批准。

聆听红色印记:建承中学

今天的程健中学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聆听红色印记:建承中学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2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