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7字,读完约3分钟
在最近一次关于上海特色公厕的调查中,上海市市容和环境质量监测中心重点考察了浦东新区张家浜滨河绿地、黄浦区大林路93号、无性别公厕和月浦生态公厕。其中,张家浜滨江绿地无性别公厕是全市首例。在运营之初,它还遭遇了公共厕所使用“尴尬”的讨论。然而,由于它的隔间很大,壁橱有很高的隔板,底部没有缝隙,这完全满足了公众对隐私的需求。因此,社会接受度越来越高。
据悉,今年,我市将继续提升公厕的卫生等级。预计新建卫生公厕19座,改建公厕182座,新建“第三厕所”40座,确保中心城区公厕服务半径250 -300米,其他城市化地区公厕密度不低于每平方公里3座。同时,充分利用立体绿化、科技设施和环保材料,逐步完善公厕的硬件设施,有效改善公厕的臭气问题。
很难把握男女马桶座圈的“黄金比例”。
所谓的无性别公厕是指没有性别限制的厕所。建立无性别厕所的目的是让厕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卫生间的使用,减少妇女排队等问题,同时充分照顾母亲和儿童、儿童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厕所需求。
上海市市容和环境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人坦言,由于女性厕所排队问题突出,上海公厕的设计和建设一再被男女厕所座位比例所纠缠。女性坐便器的数量应该适当增加,但很难知道增加了多少。据统计,去年上海公厕男女坐便器比例平均约为1:1.1,而根据新建公厕的相关要求,男女坐便器比例应保持在1:1.2至1:2.5。在这个范围内,这个比例应该根据公厕所在区域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但是没有人能够准确把握男女坐便器的“黄金比例”。
非性别公共厕所有优势,也有争议。张家浜滨江绿化带和大林路的无性别公厕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排队的速度,但许多市民仍对卫生、隐私等问题表示担忧。
在宣布上海首个无性别公厕投入使用的同时,绿城部还宣布了今年上海环卫公厕的新建和改造计划:预计将新建19座环卫公厕,改造182座公厕,新建40座公厕,并配备第三座公厕,确保中心城区公厕服务半径250-300米,其他城市化地区公厕密度不低于每平方公里3座。
为什么第三个厕所更容易推进?
市绿化和市容局副局长卢建平表示,目前只有两个无性别区分的公厕在上海试点,是否增加公厕将视运营情况而定。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区可以独立开展一些试点项目。
与没有性别的公厕相比,上海对第三厕所的态度更积极。第三个厕所首先出现在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发达国家。男人和女人都可以用它。残疾人、老人和小孩可以在异性的陪同下进入厕所。
然而,第三厕所在上海仍处于初级阶段。绿色城市部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的城市化地区有2000多个公共厕所,农村地区有3000多个公共厕所,而配备第三厕所的公共厕所仅占前两者总和的1%左右。
这个小数字主要是由于空之间的限制。参照欧美做法,上海制定了相关指引,建议第三卫生间的使用面积不小于6.5平方米,内部设施应包括成人卫生间、儿童卫生间、儿童便池、成人脸盆、儿童脸盆、多功能桌、儿童安全座椅、衣钩、传呼机等。然而,近年来上海公厕的发展已经稳定下来,每年新建的公厕很少。大多数已经建成的公共厕所很难腾出空间来增加第三个厕所。
既然有每一寸土地和每一寸钱,为什么上海在处理限制较少的非性别公厕时比第三个厕所更谨慎?业内人士认为,安全、健康和隐私问题是关键。此外,相关指引明确了上海市第三厕所的配置目标:上海市中心城区10%的一、二级卫生厕所和8%的郊区配备第三厕所,使第三厕所功能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