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5字,读完约4分钟
据《劳动日报》报道,14号线的31个车站同时开工建设。与其他30个经常抱怨噪音和灰尘的车站不同,位于市中心的静安寺车站“零投诉”。京华小区党支部副书记张含韵表示,这是因为街道微网格党建带来的优质服务。
矛盾直接在巷子里解决
14号线静安寺站旧址位于延安路和华山路交叉口,位于静安寺街京华小区。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由于涉及到下两个车站的建设,施工现场内有盾构机入口和工人宿舍,而施工现场外交通拥挤,人群拥挤。与其他几乎每天都收到投诉和骚扰举报的网站相比,静安寺站的“零投诉”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说实话,不是居民没有意见,而是我们解决了巷子里的矛盾。”张含韵坦率地说。14号线建设以来,考虑到建设周期长达4年,京华小区党总支将14号线9标段的建设方项目部纳入了网格化党建模式。为避免居民与施工方之间的冲突、摩擦甚至矛盾激化,居民区党支部在电网关键巷入口处设置了8个“电网意见箱”,并建立了定期拆包和协同处置制度,确保双方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在电网内部解决。
合作建设活动已就绪
记者了解到,去年静安寺街开始尝试网格化党建。所谓网格化,是指以地理和行业为基础,将居住区和商业区编织成网格,在整条街道下的32个居住区和5个纯商业区建立37个微网,与基层党支部一一对应。
根据划分,全街京华小区共有4个微网,14号线静安寺站的施工场地在31号微网范围内。为此,张含韵、31号微网指导员和电网领导组成了一个联络小组来对接施工方。双方一拍即合,开展了一系列联合建设活动。
今年冬天恰逢大雪。居民区和施工方的党员一起清扫积雪,方便居民出行。项目部经理徐经纬表示,如果雨雪天气影响了社区中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饮食问题,他们可以从食堂给家里送热饭。在得到他们确实需要帮助的答案后,食堂工作人员提前知道孤独者和残疾人中是否有少数民族和糖尿病患者。居民们被如此细致的服务深深感动了。
去年三伏天,上海持续高温。建设方与京华住宅区进行了讨论,并希望举办一次“凉爽的夏天”活动。因此,居民和工人一起剥百合花和洗绿豆,他们的感情在互动中和谐地交流,从而增进了解。第二天凌晨3: 30,食堂烧了绿豆汤,然后把它送到居民和工人手中。“这是一碗情感交流汤,吃在嘴里,甜在心里。”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王季青说。
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更加负责
,王季青高兴地告诉记者:“微电网党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即工人的心不仅更接近居民,而且更关注他们的工作”
建筑队有一个绰号叫“小胖子”的工人,他过去常常准时上班,工作起来有点漫不经心。自从参加了走廊清洁、共用自行车等建筑活动后,我变得不同了,责任感也大大增强了。
今年春节期间,“小胖子”自愿在社区呆三天。除夕夜,一家人都想聚一聚,所以“小胖子”在建筑工地附近的一家餐馆预定了除夕夜晚餐。"他身上出现了这种变化,这真让我们吃惊。"王季青说。
人们的精神是不同的,建筑工地呈现出新的面貌。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施工方对环境布局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绿色植物覆盖了施工现场的外挡板,形成了一堵“生态墙”,与静安公园融为一体。天桥上的两个孤立的背景也非常亲密,这在视觉上模糊了建筑场景。当灯光在夜晚亮起时,它似乎是一件勾勒出上海天际线的艺术品。
在华山路229弄,施工方设立了项目信息公告栏,项目进度、监测结果等信息一目了然。王季青说:“这可以打消居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疑虑。”
微电网“搭建平台”和社区单位“唱戏”,从而赢得双方更多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也许这就是14号线静安寺站“零投诉”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