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2字,读完约2分钟
8月14日,静安寺街率先发布了《上海市静安寺街精细化管理十大改革年中敏感性指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主动“曝光”了“路长制”、门责任管理、环卫运营、物业管理、非机动车整治等改革措施的文字记录。区委副书记、区长陆晓东出席白皮书发布会和精细化管理研讨会。
陆晓东充分肯定了静安寺街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措施,指出静安寺街“十大改革”的初步成效体现了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坚持内涵提升、制度创新实施、社会动员和系统运作的鲜明特色。同时,白皮书对全区各街道镇实施精细化管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陆晓东还要求静安寺街道不断改进和完善精细化管理工作,更加积极大胆地探索和创新,总结和提炼好的工作做法和经验。
白皮书数据显示,“十大改革”后,街道各种社区问题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居民对“十大改革”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达到92.17%。其中,居民对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改革、深化“两美”工程管理改革、深化“双检”改革、深化门责管理创新改革、创新换位运营改革、深化非机动车管理推广改革等多项改革的实施过程满意率达到90%以上。同时,白皮书并不否认绣花针仍然需要抛光。例如,在物业管理改革中的绿化养护、验收和维修申请、环卫作业改革中的清理工作等实施环节,还有进一步推广空房等。
针对社会治理改革中的“不足”,许多参加活动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鉴于社区各种平台的治理效果相对较低,可动员的社区微观治理活力较少,专家建议在现有平台上注入“问题发现、问题协商、联动处置、监督评估、资源协调”等功能,形成网上“大治理平台”。对于街道在房改中提出的“监督法制化”的原则,有专家表示,对执行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仍缺乏监督和监督。下一步,我们可以继续理顺和厘清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业主自治的良好局面。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静安寺街道已经整合了党建网格和管理网格下的党建工作;以综合管理中心、网格中心、数据中心为核心工作理念,努力做到“网格成网络,数据成基础,智能成治理能力”,努力做到社区治理精细化,居民需求准确把握,公共服务精细化。去年底以来,静安寺梳理了城市管理中的许多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十项改革”。半年来,“十大改革”不仅形成了一批长效工作机制,而且改变了“最小管理范围、最大管理资源、最小管理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居民满意度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