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2字,读完约4分钟

感受上海说唱,体验街头游戏……8日,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将上海40个著名地标搬进了教室。这40个教室装饰的模拟地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是学生、教师和家长经过社会调查后策划制作的。

近年来,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家校关系”就像跳双人舞,一个是领舞,一个是专业;一是与你共舞,信任你。合理的家长分工和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小市民系列课程的狂欢花园,传承上海文化,实现家校合作教育。

静安第一中心小学为何要把40个上海知名地标搬进教室

感受老上海不仅限于书籍

这个学期,大三学生李去了几次崇明。“那里不仅好玩,还有很多当地产品。”崇明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嘉年华花园活动中,三年级(1)班的教室以崇明为地标。经过整理,崇明不仅有扁担台,还有老虎灶和米酒。在螃蟹季节,热情的父母也会把新鲜的崇明螃蟹送进教室,让他们的孩子感受到季节性的特色。李对母亲说:“老上海的感觉不仅限于书本。从视觉、触觉和味觉的角度,我们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更生动地了解上海。”

静安第一中心小学为何要把40个上海知名地标搬进教室

从大世界到思南大厦,从徐家汇到田子坊,从大剧院到m50……莫干山路……教学楼里的每个教室都被改造成了40个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地标。走进石库门大楼,你可以倚着老虎窗,用最新的ar技术瞥见古老的上海;你也可以成为时尚达人,在新天地休闲广场点一杯纯正的下午茶;或者在艺术空的房间里欣赏可乐罐做成的汽车模型;如果你是一个球迷,去80,000人的体育馆和其他游客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你也可以避开热闹的人群,走在石头路上,找到朱家角古镇的江南水乡风情...

静安第一中心小学为何要把40个上海知名地标搬进教室

在《田子坊》和《大千世界》中,这些童年的童谣“笃,卖糖粥”唤醒了老师和父母美好的童年记忆;徜徉在特色活动室之间,看着镜子,玩着西洋镜,在模拟的“古井”中寻宝,体验“滚铁环”、“跳房子”、“翻烟壳”等各种胡同游戏,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他们居住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无限的发展魅力。

静安第一中心小学为何要把40个上海知名地标搬进教室

合理分工,家校紧密合作

精致的旗袍,优雅的装饰,各种书籍,下午茶...二年级六年级的教室被改造成了“思南大厦”和“思南书店”。一位热心志愿者的父亲姚期说,早期的孩子曾多次参观过思南大厦,并在教室外学习知识。现在,孩子们接收多种信息渠道,所以他们可以用互联网和父母一起搜索和学习。

静安第一中心小学为何要把40个上海知名地标搬进教室

作为思南大厦的标志性建筑,教室一侧的整面墙都覆盖着一幅完整的思南大厦背景图,这是家长们特意准备的,并装饰到清晨,以生动地传达古老的上海文化。一位家长志愿者说:“今天教室里有三四位家长志愿者,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很热心参与。一些家长负责早期计划和提供想法,而其他人则帮助提供材料和产品。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不同优势进行合理的分工。”一位请假参加活动的家长表示,这种亲子学习活动是值得的。

静安第一中心小学为何要把40个上海知名地标搬进教室

围绕上海“红色地标”、“商业地标”、“文化地标”、“休闲地标”、“艺术地标”和“科创地标”六大主题,选择了40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标,全校师生和家长设计了40个活动室。嘉年华花园活动也将对周边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开放,让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参与。

静安第一中心小学为何要把40个上海知名地标搬进教室

培养综合素养的跨学科研究[/s2/]

“打破学科壁垒是一种跨学科的合作,它开启知识和能力,指向综合素养的培养,并贯穿于校园内外环境之中。学生、教师和家长参与设计,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而且将他们内化在心中,外化在外形上。”张敏校长说。

“现代小公民全学科活动”包括四个主题,五年实施一次,分别是:中国小公民热爱祖国的“中国印象”、中国小公民热爱祖国的“最耀眼的民族风格”和“你&我的世界”;“我@世界”,现代中国小市民和家乡“现代上海,现代小市民”,以及未来的中国小市民。多年来,学校坚持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实施小市民系列课程,运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注重全体师生的参与。据上海市教育协会会长尹介绍,“立德”正全方位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和环境之中。

静安第一中心小学为何要把40个上海知名地标搬进教室

以孩子的眼睛和孩子般的方式,通过沙画、上海说唱、街头游戏、足球等活动,让孩子了解上海的变化,感受日新月异的发展。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夏辉贤表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将所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静安第一中心小学为何要把40个上海知名地标搬进教室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26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