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1字,读完约4分钟
据静安区新闻报道:今年9月23日,年仅30周大的青女士(化名)的孩子突然“开始”并迫不及待地来到这个世界。体重不足1700克的婴儿太小,出生时直接送到上海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以下简称“一母婴”)。
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同一天,清女士在产科、婴儿和新生儿病房完成了最后一次“抱胸”。当她办完出院手续,准备带孩子回家时,她激动地告诉记者,如果她能对所有早产儿的父母说一句话,我想说,相信医生和护士,和他们一起努力,你会发现任何努力都是值得的。
母婴同室主任刘表示,大多数早产儿出生后需要立即转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然而,他们的父母被隔离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本应在孩子出生后立即建立的亲子关系被打破。“虽然早产婴儿出生后健康出院,但涉及的专业问题太多了。我们仍然建议,涉及婴儿疾病的问题应由医务人员处理,家长应更多地参与。”
“抱胸”加深了母亲和婴儿之间的感情
早产儿的父母能为他们的孩子做些什么?“母乳喂养和袋鼠式护理(以下简称“袋装护理”)对早产儿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刘用三个“非常重要”来强调它。“抱胸”和“抱袋护理”是母亲和婴儿倡导的初为人父母者参与早产儿护理的两种方法,多年来一直以公益项目的形式存在。
妇婴医院新生儿病房约60%是早产儿。大多数时候,我的父亲或其他家庭成员会充当“送奶工”,但新生儿科的医务人员希望我的母亲能更多地参与进来。因此,对于病情稳定、可以离开保育箱和治疗设备、可以自行护理的婴儿,医务人员建议其母亲在每个工作日下午通过预约进入新生儿病房进行“抱乳”。顾名思义,“抱胸”是指母亲抱着婴儿,在新生儿病房的特定区域喂自己。母乳不仅能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而且母亲和婴儿之间最密切的接触也能刺激婴儿感觉器官的发育,促进生理发育、神经系统反应和外界环境认知,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清女士是儿科“抱胸”母亲小组最活跃的成员之一。只要她身体健康,她就会来“母乳喂养”她的宝宝,几乎风雨无阻。医护人员认为,这种简单的喂养和依赖体验可以使早产儿更早适应母亲的皮肤、气味和声音,这不仅可以让他们为出院做好准备,还可以让这些初产妇对照顾自己的宝宝更有信心。
[/s2/]学习“袋鼠妈妈”的育儿课程
对于一些仍在暖箱中不能自己喂养的早产儿,如果病情稳定,初为人父母者经医生评估后,可以通过“袋装护理”的方式参与早产儿的护理。据报道,一名妇女和婴儿是上海第一家提倡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日被父母接受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会主动联系父母,建议这些特殊婴儿的父母去重症监护室做“袋鼠爸爸”和“袋鼠妈妈”,并把婴儿抱在一起。
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后,“袋鼠父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下,围着一个相对封闭的带屏幕的空房间,享受了一个小时的亲子时光。母亲坐着,早产儿可以像小青蛙一样趴在她胸前,戴上毯子和帽子。尽管婴儿可能仍然与呼吸机、静脉注射管和其他仪器相连,但“爱的拥抱”鼓励他们变得坚强,成长得更好。细心的护士会特别提醒前来做“包护”的父母带上一面小镜子,让怀抱早产儿的母亲时刻注意宝宝的表情和动作,让新手妈妈知道什么样的姿势和舒适能让宝宝达到最舒适的状态。
“袋装护理”背后是以家庭为中心治疗和护理早产儿的理念。母婴同室护士长段毅告诉记者:“‘袋装护理’不仅能帮助宝宝保持心率、呼吸和体温的稳定,还能帮助妈妈分泌适合宝宝不同阶段的母乳,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所以我们一直鼓励妈妈和爸爸一起参与。让婴儿知道他(她)不是独自战斗。”她还告诉记者,经过实践和研究,“袋鼠妈妈”的育儿经验可以帮助新生儿家庭尽快建立人际关系,并有效帮助早产儿父母缓解压力,尤其是产后母亲。经过多次“包护”,大多数早产儿母亲能够顺利适应母亲的角色,心理压力明显下降。对于一些有高压力儿童的家长,新生儿科会安排专门的心理护理人员对他们进行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