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0字,读完约3分钟
据静安区新闻报道:2019年,静安将进一步深化“15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预计将新建3个市民体育馆、25个智能健身中心和15个社区邻里健身墙;建立政府、场馆和运营相协调的“体育公益分配”服务平台,鼓励更多市民进入健身场馆体验体育服务。据估计,这一年将接待10万人...这是记者在静安区体育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静安将围绕“体育公益配送”服务项目,着力提升公共体育服务对建筑白领的辐射力。在“我送你你想要的”公共体育服务配送的基础上,我们将对区域内的商业体育场馆进行全面的走访和调研,招募公益性配送单位,整合区域内各类社会体育场馆资源参与公共服务。按照“政府岗位少、场馆少、居民少”的原则,建立了一个由政府、场馆、运营三者协调的“体育公益分配”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向在静安生活和工作的市民发放公益开放券,构建了资助市民自主健身消费的新模式,鼓励更多市民进入健身场所体验体育服务。据估计,今年将接待10万人。同时,通过“体育公益性分配”服务项目,回馈社会经营性健身场所和民营中小体育企业的发展,构建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区体育局还将结合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建设智能体育场联盟,探索基于“共享运动场”小程序的更具方向性的网上报名动员机制。在区内14个“共享市民体育场”的基础上,鼓励市民组建自己的球队,开展由选举、挑战和比赛组成的扁平化、自治化、系统化的篮球联赛,鼓励市民在政府的指导下参与比赛。
据悉,今年静安将进一步推进体教结合,加强资源整合,推进团队整合,开展青少年体育交流与合作,构建与区域发展相匹配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新格局;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场馆服务质量,完善场馆运行管理机制,强化区域体育场馆的公益性,推动区域场馆建设现代体育服务综合体;引导电子体育产业企业健康发展,吸引更多高质量的体育机构落户静安,做好体育彩票销售管理工作,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8年,全区体育工作坚持“体育是精神,体育是文化,体育是民生,体育是服务”的工作理念,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努力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优质均衡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绩、新进展:2018年,静安建成市民健身步道6条、市民体育场馆2个、市民体育馆2个、益智健身中心28个、健身俱乐部11个。该市第一个“共享市民体育场”管理模式覆盖了整个地区的公共篮球场,其经验在全市得到复制和推广;全区82个学校体育场馆“全覆盖、全人群、全天候”向社会开放,开放率和开放时间居全市首位;区域体育场馆接收了51.5万名健身市民,21.5万人向公众开放。成功举办国际击剑联合会世界杯大奖赛、静安国际女子马拉松、元旦迎宾跑、区域广播体操比赛等重大赛事;广泛开展国际静安城市精英挑战赛、静安区首届社区运动会等400多项群众体育赛事,参赛人数30万人;为16,027人提供了免费体能测试服务,公共体育服务分发平台为16,500人提供了服务。静安区代表团在第16届上海奥运会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实现了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