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57字,读完约7分钟
东方记者张欢。网站6月29日报道说,离上海市正式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只剩下不到两天的时间了。上海六大区之一的静安区今天举行了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发布了《静安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投放、收集和运输管理白皮书》,包括《静安区生活垃圾定时分类投放实施细则》、《静安区“不分类、不投放”操作规程》、《静安区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系统示意图》。
白皮书将指导静安区在现阶段重点实施“两套”垃圾投放。前期垃圾分类实际效率达到目标的居民区可继续使用原投放点和时间,分类实际效率未达到标准或居民源头参与率较低的居民区由各镇牵头,成立固定时间工作组,根据准备期、推广期和维护期实施推广。
描述:许多居民前来参加主题活动
描述: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阐明定期和定点分类交付的许多细节
作为白皮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了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定时分类投放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规定动作和可选动作。其中,设置分类收集容器的原则要求收集容器有四种类型:可回收、有害废弃物、湿垃圾和干垃圾。在其他公共区域设置收集容器的,湿垃圾和干垃圾收集容器应分组设置(设置比例为1:1或1:2)。投递时间的设置原则,建议定点投递点的开放时间设置为每天4小时,并选择居民投递垃圾的高峰期(一般早上两小时,晚上两小时);开放时间和持续时间可根据社区定点推进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增减。投递点的设置原则,建议一般住宅小区每300-500户设置一个定时投递点,根据住宅小区空房的条件、居民原有的投递习惯、垃圾房的位置、志愿者的数量等因素合理设置投递点的数量,并坚持方便原则。设置错投递点的原则,建议在居民对定点分类有明显异议的居住小区及时设置错投递点(原则上每个小区不超过一处);在延迟交付点,可以通过监控交付和扫描交付来增加对延迟交付人员的外部约束。
此外,根据静安许多旧社区的特点,细则还明确规定,街道、小巷、小巷等小型公共空房间可采用移动式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其中没有条件设置固定的分拣和投递点,而移动设施可以在营业时间内设置在固定区域,并在营业时间后及时疏散。
另一个相对明确的规定是,在进行基础研究和确定实施方案后,居住社区应在预定开始前至少三天,在公共布告栏和社区主要出入口等显著位置公布开始日期和交付点,以便居民有足够的适应时间;在定期定点实施的初始阶段(至少三个月),应在每个点安排至少一名志愿者在定期定点分娩的开放时间值班。在原有楼层设置交付点的住宅小区,可根据居民意见预留全部或部分楼层交付点,并通过约定承诺的方式引导居民交付分类楼层。监督员和物业保洁人员将在一定时间内跟踪记录楼层的分类情况,并在约定的时间内逐步收回未分类楼层的桶,实行集中定期定点送货。
对于垃圾收集和运输,白皮书还在操作程序中规定了“不分类,不收集和运输”。收运单位如发现生活垃圾投放点不符合分类标准,应通知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并张贴《生活垃圾分类不符合分类标准通知书》,相关街道镇将指导、宣讲、建议、督促责任人限期改正(单位为3天,居住区为7天);整改期间,由于分类不合格,干湿垃圾将纳入干垃圾收运系统。整改期结束后仍不符合分类标准的,收运单位将直接拒绝收运,直至整改合格,申请后恢复收运。
在今天的活动中,来自各个街道和城镇的志愿者队伍也出现了。静安区利用志愿者工作的优势,将志愿服务纳入白皮书,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定时投放工作。要求在全区14个街道和城镇成立垃圾分类志愿者小组(每500户至少1人),每个垃圾分类投放点至少配备1-2名志愿者。
描述: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社区居民将垃圾分类
描述:成商城社区的固定送货点在车库里,垃圾桶旁边有一个特制的简易洗手装置
垃圾分类的“两套”交付树立了一个榜样
在党建工作的指导下,通过“三驾马车”和众多居民志愿者的努力,静安区许多社区提前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定期定点分类。5月20日,枝江西路街道成尚城社区正式开始垃圾分类。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季云说,整个居民区拆桶检查前后花了100天时间,进展似乎很顺利,但他们都得益于对细节的关注和花费的时间。例如,商城有1500户人家。原则上应设置三个投放点。然而,考虑到社区有五个出入口,居民必须每天选择其中一个。以最大限度地方便居民为基础,兼顾设置点的原则,在五个出入口附近设置点;在正式撤桶前,居民区提前一个月将新的垃圾桶放置在固定的投递点,未开封的垃圾桶就像明亮的“告示”,通知居民即将到来的“两个固定”投递,给居民一个理解的缓冲期,方便居民及时回复意见。
此外,考虑到居民丢弃湿垃圾后需要洗手,但新建点都在车库内,自来水管道因条件限制无法重建,居民区专门定制了简单的洗手装置,并采用人工储水排水的方式,减轻了居民的后顾之忧。“我们只是想先用它来过渡,但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居民的用水量并不大,这样的设备基本上可以满足大家的需求。”季云介绍说,在推进垃圾分类“两定”投放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智慧之星”。例如,通过居民的创造性设计和物业管理的生产,一个湿垃圾“破袋文物”已经升级了几次,甚至准备申请专利。“我们希望把垃圾分类从最严肃的事情变成最生动有趣的事情。”纪云说。
图片说明:汉中路小区智能垃圾桶集身份识别、信息屏蔽、端口扫描、监控摄像头、移动网络等功能于一体
描述:天目西路街道党员志愿者回收咖啡渣等废弃物,烘干,灌溉太平洋商业大厦屋顶花园,种植大量有机蔬菜
除了住宅区,许多街道在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各个单位都得到了很好的调动。天目西路街道结合本区特点,积极探索和实践建筑垃圾分类“123工作方法”,坚持“党建带路、两层并重、三链并进”的原则。例如,在商业建筑中,我们将积极发挥“添木+建筑管家”的建筑物业管理联盟作用,在餐饮经营单位中,根据废油和餐厨垃圾的相关管理规定,我们将实行统一的上门收集和运输管理;借助区域党建联盟平台,走进大楼和进入单位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培训活动;成立建筑志愿服务团队,引导党员干部和建筑白领积极加入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开展建筑企业与社区团队的学习和交流,通过建筑联动实现无缝对接。
通过广泛动员,653户家庭和54栋商业建筑全部实施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建筑内4452个单元进行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5%以上。街道绿化与市容研究所所长王举了一个例子。太平洋百货在其管辖范围内给予广告空间,鼓励商户主动做垃圾分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所有的餐饮单位都配备了湿式和干式垃圾箱,该建筑还配备了干式垃圾和湿式垃圾处理器以及两个网络集成中转站。
垃圾分类,每个人都在静安行动。记者了解到,静安区重点规范源头配送环节,实施收运中转监管,深化两网融合,覆盖14个镇、785个居民区、62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150所学校、10个公园和38个菜市场。目前,已建成155辆干垃圾专用运输车、43辆湿垃圾专用运输车和5辆有害废物专用运输车;完成1105个生活垃圾桶的标准化改造和1800个垃圾桶标识的标准化更新;将建立442个服务点,用于整合两个网络,并在城镇和乡村建立14个中转站,用于整合两个网络。可回收物料分类数量从1月份的82吨/天增加到5月份的219吨/天,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
(照片由静安区及相关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