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8字,读完约5分钟
据静安区介绍,上海市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520剧院的舞台上装饰着明亮的音乐和色彩斑斓的舞蹈。10月9日、10日、12日和13日,来自上海16个区的167支广场舞队表演了“我的祖国和我”——上海文化新生活全国广场舞展和上海市民文化节舞蹈大赛决赛,由此产生了今年的百强市民舞蹈队。
由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和东方主办。本次舞蹈大赛由长宁区文化旅游局、上海舞蹈家协会和上海群众艺术馆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市近1000支队伍的30000多人参加。各种广场舞队纷纷登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江南文化、上海文化熠熠生辉。
酷的民族风格、绝美和中国情调
民间舞蹈源于民间。独特的民族习俗和优美的舞蹈动作一直受到广场舞爱好者的青睐。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外来人口超过一半。许多新上海人很自然地把他们的家乡舞蹈文化带到了上海。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都想展示祖国各地最美的风情。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中心舞蹈队的舞蹈《爱中国》,融合了傣族、蒙古族、佤族等民族舞蹈,展现了中华民族同心同德,共建中国梦的和谐愿景。
同时,“茉莉花”、“紫竹曲”等具有江南风味的舞蹈节目也多次出现在比赛中。闵行区七宝镇普云舞蹈队的《古歌剧魅影》为七宝皮影增添了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据领队说,队员们起初对皮影戏艺术了解不多,所以他们花了很长时间学习,试图思考和模仿皮影戏的动作。“皮影戏的特点是手臂和身体的协调,这对以前从未接触过皮影戏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她说:“队员们一步一步地分别学习动作,经常练习到不能举起手臂为止。但每个人都有一个简单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广场舞来理解和喜欢七宝皮影戏。”
陆家嘴梦蝶队队长李是一位“海归”。她说:“在美国没有机会跳广场舞,现在住在中国我觉得很开心。”为了将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广场舞中,李经常去少数民族地区和高校学习舞蹈“最根深蒂固的民族舞蹈”。在比赛中,她的团队表演了原生态藏族热巴舞《金鼓颂》,得到了比赛评委的肯定。
咸宜广场舞文化,老少皆宜
广场舞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最初属于阿姨的“专利”,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领和叔叔们都参与进来,广场舞已经成为一种城市民俗文化。在今年的广场舞表演和比赛中,队伍中既有老人,也有年轻的白领,男女混合的队伍不再罕见,这充分反映出广场舞群体正变得更加丰富和包容。
普陀区彭浦镇“彭志胜”魅力舞蹈队的平均年龄接近60岁。嫂子和阿姨都在同一个舞台上。成员们定期跳舞,一起交流思想。平凡的生活充满了快乐,这也促进了邻里关系和家庭的和谐。
浦东陆家嘴金融城海商男子舞蹈团成立于2018年,平均年龄超过60岁。其成员包括教师、经济学家、企业高管、银行行长和媒体制作人。他们大多数人刚刚退休,通过广场舞聚在一起。参赛作品《富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一群老帅哥激情起舞,展现了男人的阳刚之美和生活的和谐之美。
广场舞源于民间,活跃于民间,参与门槛为零。这是把人们团结在一起的纽带和共同语言。金山区夏朗镇参赛选手平均年龄为33岁,是本次比赛中最年轻的队伍。他们用“我们都是追梦人”来表达年轻人为农村振兴和中华民族复兴做出贡献的热情。
广场舞追求的不是高超的舞蹈技巧,而是统一的动作美和温暖的情感表达。成立于10年前的杨浦区长白新村舞蹈队以舞蹈《老房子里的爱》参赛,其作品改编自房屋前拆地的真实故事。每当这支舞蹈的音乐响起,每个人都会回想起住在老房子里的亲情和邻里感情,感受到期待新房子和不通过舞蹈放弃老房子的微妙感觉。
广场舞的艺术水平正在提高
广场舞是群众自发发起的一种娱乐活动,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当它起源于街头时,上海政府相关部门搭建了一个平台,引导众多专业舞蹈力量及时介入,使广场舞的艺术水平得以有序提升。舞蹈专家被邀请作为评委在每场比赛中发表专业评论。近年来,上海的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邀请专业舞蹈教师为业余舞蹈队教授舞蹈和排舞,使基层广场舞的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自2013年以来,上海市民文化节已经举办了四次全市性的舞蹈比赛。上海群艺博物馆副馆长吴荣梅感慨地说:“我们见证了上海市民舞蹈从艺术水准、服饰化妆,到舞蹈语汇、文明素养的不断提高。“通过比赛,人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广场舞已经发展到了两个层次:大众广场舞和艺术广场舞,同时,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广场舞发展到今天。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专业人士投资,鼓励大家参与创新的舞蹈设计,让更多体现时代精神和城市风格的广场舞节目走上舞台。”竞赛评委、海派舞蹈创始人魏富说。奉贤区司徒潭镇明万舞蹈团的广场舞《红色记忆》是一个原创节目,表现了热爱和平、不怕牺牲的中国人民的革命英雄精神,在动作和队形的编排上相当专业。舞蹈团年龄最大的成员超过60岁,最小的只有12岁,其中有很多母子家庭同台演出,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