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3字,读完约3分钟
你小时候去博物馆上课了吗?
走进上海银行博物馆,了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史,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数学知识换算新旧货币的价格;去上海儿童博物馆了解中国从无到有到成为世界先进国家的太空技术历史...
近日,永兴路二小学全体学生根据成绩先后前往鲁迅纪念馆、上海银行博物馆、中国武术博物馆、昆虫博物馆、儿童博物馆等场馆,结合语文、数学、自然等学科,探索学习各种知识,将该校博物馆课程建设引向更深层次。
“博物馆是收集和展示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地方,也是引导儿童开阔知识视野、了解人类文明史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校长胡表示,为了帮助学生从博物馆的“立体化教材”中学习广泛的知识,学校从2010年开始开设博物馆课程。从一开始,允许学生通过参观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写一些简单的后体验,然后发展成为语文、数学、自然和艺术等民族课程的整合,从而使博物馆课程成为深化和拓宽文化学科研究的重要渠道之一。
据了解,永兴路二小学的教师团队已经开发了20多门博物馆课程,涉及艺术与人文、科学与技术、工业与生活等领域。每个年级必须学习四门场馆课程,如一年级是上海眼镜博物馆、昆虫博物馆、上海儿童博物馆和中国乳品博物馆;五年级有银行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鲁迅纪念馆和上海禁毒科学教育中心等课程。
学校设计了“一馆三课时”的博物馆课程教育模式,即第一课时为参观前的引导课,教师主要向学生介绍博物馆的概况,帮助学生对参观场馆有直观的感受和了解,明确参观目的;第二课时是现场参观场馆的实践课。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参观小组或参观博物馆,并完成相关任务清单;第三节课是参观后的分享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交流并分享参观后的感受和收获。
为了让学生在博物馆学到更多的知识,该校从本学期开始在“一馆三课时”的基础上增加了“辅导课”。负责博物馆课程开发的高云老师说,开设“指导课”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参观场馆前通过书本和互联网了解场馆的基本情况,并在学校发放的问卷中写出他们感兴趣和想探究的内容,告诉老师;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参观和探索场馆的任务,让大家学习和探索,进一步开阔视野,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四年级学生在参观上海银行博物馆时,不仅对银行、银行号、票号、典当等传统信贷机构使用的纸币、票据、印章、徽章、算盘等货币结算工具感兴趣,还对中国传统货币“汇通天下”惊叹不已。与此同时,他们对中国李如银行等外国银行发行的旧股票和大量珍贵稀有的外币非常好奇。许多人在笔记本上记录了一系列问题,如“不同价格的人民币模式的含义”、“古代银元的市场价值”、“当前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汇率算法”等。他们愿意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运用语文、数学等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索,并与同学分享。
被同学们誉为“小鲁樊讯”的五(2)班学生郑毅洁参观完鲁迅纪念馆后激动地说:“我很高兴在博物馆里看到鲁迅作品中提到的‘百草园’,也看到了很多鲁迅的原著。回去后,我会找一些适合自己的鲁迅作品来读,然后和我在博物馆三班的同学们分享我的阅读收获。”
如果有机会,你想参加“博物馆课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