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8字,读完约3分钟
申城乳腺癌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认为至少有两点可以解释:第一,通过纵向比较,上海一直瞄准国际前沿,紧紧追赶,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倡议下,积极推进乳腺癌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从而迅速提高上海的整体诊疗水平;第二个代表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乳腺癌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成功验证。乳腺癌患者在医院不同阶段的生存率与欧美一级肿瘤诊断中心报道的乳腺癌5年生存率一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邵志民教授强调。
以往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模式过于注重疾病治疗,忽视了术后康复和后续疾病管理等环节。自2015年以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利用互联网+的思想,提出了单病种全程管理的新理念。以微信平台“炎康E随访”为概念载体,为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和有服务需求的健康人群搭建了一个基于教育、筛查、诊断、手术、决策、配药和随访的信息平台。通过网络电缆有效聚集了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随访的患者,依靠网络平台完成患者与科室权威专家之间的沟通渠道。
“如今,大多数患者将在家里和社区接受“最后一英里”的治疗和康复。”邵教授告诉记者,乳腺单病种的精确管理是以疾病的分子分类为基础,坚持“分类治疗,精确治疗”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为术后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和远程随访提供各种便利,使患者出院后不会产生困惑。例如,周女士是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需要长期内分泌治疗。现在有一个微信公众号叫“颜康娥跟进”,可以让她找一个相应的专家帮她解释相关的检查报告,预约跟进处方。同时,周女士对医生的“依从性”有了很大提高,治疗效果非常好。
智能手镯帮助患者康复
在今天和明天于上海举行的第十二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和第二届上海乳腺癌康复论坛上,论坛主席邵志民教授将向与会的200多位中外专家推荐另一种“全过程精确管理”的新武器——乳腺癌康复管理智能手镯。首批100名乳腺癌术后患者加入“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乳腺癌患者健康管理”项目后,“手环”将实时采集患者运动和睡眠信息,并将数据反馈到“延康e随访”平台,形成乳腺癌康复管理和患者自我管理的闭环。
据项目策划人、肿瘤医院肿瘤预防科主任嬴政教授介绍,将从生活质量、身体成分、身体脂肪和肌肉、运动等方面对佩戴“康复手镯”的患者进行评估。项目开始时,形成个人评估档案,并装订个人“闫康娥随访”账号。该项目还将为每位患者的评估制定相应的卡路里消耗“指标”。当康复手镯的使用者热量消耗不足或睡眠不足时,系统会发出温暖的提醒。如果长期处于“不合格”状态,后台将直接介入并联系指导康复患者的生活方式,并预约门诊。
秦始皇强调,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乳腺癌患者的饮食营养、体力活动和体重变化等个人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与肿瘤复发、无病生存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国外大规模队列研究和国内临床证据表明,与体重相同的患者相比,乳腺癌患者的体重指数在诊断后增加,复发和死亡的风险将显著增加。将移动可穿戴设备嵌入乳腺癌管理平台的目的是探索并最终形成一种新的医院平台监控和患者自我管理的双驱动模式。
另据了解,作为对肿瘤医院乳腺健康管理平台上的在线科普教育“颜康娥随访”的补充,本次论坛还将发布乳腺外科医生陈加剑博士编写的科普漫画《如果早,早上好》。这本新漫画分为两卷,涵盖乳房疾病的原因、自我管理、检查方法、求医策略、治疗方法、常见程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