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5字,读完约4分钟
扫描代码,拍照,判断,上传...这一系列行动不是网上评论,而是北蔡镇杨桥村清洁工孙师傅每天上门收集和运送垃圾时,将数据实时传输到北部垃圾分类智能分析平台。
记者了解到,北蔡镇在开展“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着眼民生,结合农村实际,探索“1+4+1”农村垃圾分类运营模式,用智能化管理手段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
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监测
“在城市化地区,以社区为单位,每个人的生活相对集中,而在农村地区,不容易选择合适的垃圾放置点。”北蔡镇城市交通办公室主任包友波说。
目前,北蔡镇农村有9个村和1个工作站,有2000多名村民。以杨桥村为例,从一端走到另一端大约需要20分钟。
“这个村子没有像住宅区那样的围墙。它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被递送,或者它被清洁人员的每个家庭收集。我们以前被纠缠过。”杨桥村党委书记吉玲告诉记者。
如何在北蔡镇农村推广垃圾分类?北蔡镇在主题教育中关注民生,提出了“1+4+1”农村垃圾分类模式:前者“1”是“党建带路”,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全覆盖”,发挥党员领导作用,创建“党员先锋责任区”,并成立党员志愿者小组和讲解员到各村宣讲;“4”是“村党支部、区长、住宅基地长、户主”的“四级负责人”结构;后者“1”是确保农村垃圾分类“长期准确性”的“信息支持”,开发“垃圾分类评价系统”和“智能代码扫描系统”,准确收集每户垃圾分类数据,利用信息技术监控垃圾分类的全过程。
今年8月,杨桥村首次实施了“1+4+1”农村垃圾分类模式。
每个门牌号都标有二维码
在北蔡镇交通中心的大屏幕上,通过垃圾分类智能平台,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垃圾收集的数据,居民垃圾分类的准确性,还可以通过电子地图看到保洁人员已经完成了垃圾收集和运输的出行路线以及完成收集和运输的户数。
“这个平台基本上实现了管理人和事物的目标。”提供技术支持的中国联通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浦东分公司大客户经理陶旭富(音译)说,例如,通过清洁工上传的信息,你可以知道他去了哪个人那里收垃圾;你也可以知道清洁人员对每个家庭垃圾分类的评价;如果出现不良评论,平台会自动生成工作指令,发送给村里的相关区长,同时通知管家和管家,并派人进行引导和采访,处理后的情况也会显示在平台上。
该平台上线后,当保洁人员前来收集和运输垃圾时,他们会扫描门牌号上的二维码,并对门牌号和垃圾分类拍照,然后根据优、良、差三个等级对每户进行评估,最后上传到平台。
“以前,村里的房子都是按身份编码的,而且还专门制作了带有二维码的门牌号。平台生成的周报和月报为推动和改进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包友博说。
垃圾分类准确率超过95%
据了解,杨桥村有3个生产队,共有95名村民。按照“1+4+1”的农村垃圾分类模式,它分为四个区,区领导是两个村委会的成员,户主是志愿者。每个户主负责监督三至四个村民的垃圾分类,每个独立的房子被分配一个户主,他可以是房子的主人或第二个房东。户主是包括住户在内的所有居民垃圾分类的第一责任人。
吉玲告诉记者,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村里签订了党总支、区长到户主和住户的合同,并制定了相关的奖惩措施。与此同时,考虑到村里有很多外国房客,每个户主也以自己的名义与房子里的每个房客签署了承诺书,宣传垃圾分类到位的要求。
来自杨桥七号村的唐阿姨把家里的0多间房子租给了5个户外游客。作为一家之主,唐阿姨在垃圾处理期间每天都会到垃圾桶前检查,并指导户外工作人员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内。
新的垃圾分类模型实施以来,杨桥村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95%以上。
“目前,除了杨桥村,新模式正在其他村庄逐步展开。预计本月将覆盖整个北蔡农村地区。”包友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