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7字,读完约5分钟
最近,陆家嘴街伊美社区的志愿者Create在社区巡视了两个小时后,把唯一的一袋垃圾放进了居委会提供的收集桶里。“以前,我每次都能捡五六袋垃圾。今天早上,我只有一个包,情况越来越好。”他说。居民们因为错过垃圾箱的投递时间而随意乱扔小包装垃圾,这种情况在陆家嘴街的所有居民区都有发生。面对这种情况,居民区根据自身特点推出了不同的措施来探索和解决小袋装垃圾落地的问题。与此同时,陆家嘴街还建立了日常巡查、每周巡查和定期访谈等机制,以确保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有效性。
正常管理改善社区环境
一手拿着扑克,一手拎着垃圾袋,这是伊美居民区小包垃圾收集应急小组志愿者的标准。每天上午10: 00至12: 00,下午3: 00至5: 00,小团队成员将在社区内来回巡逻,捡拾居民在绿化带和垃圾箱外随意丢弃的小袋垃圾。
伊美居民区党委书记王艳丽告诉记者,这两个时间段是居民区垃圾箱的关闭期,错过送货时间的居民往往在此期间随意丢弃垃圾。为此,党总支招募了7名热心的志愿者组成了小包装垃圾回收应急小组,每人认领一天,并在空轮班期间进行持续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社区内的小包装垃圾。
创造是团队的一员。“上任”后,除了在视察期间捡小袋子垃圾外,他偶尔也会遇到乱扔垃圾的居民。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创造会主动去说服。“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区。如果你把我扔来扔去,这个家会是什么样子?”
应急小组的作用显而易见。用Create的话说,“与开始相比,丢弃在路上的小包垃圾越来越少,这说明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在不断提高。"
除了这个应急小组,在伊美居民区还组织了两个班的志愿者,在居民区的路边放置了两个垃圾桶,以阻止居民非法倒垃圾。与此同时,居住区的八名社会工作者被分成四个垃圾箱,他们在午休时间被安置在垃圾箱中,并建议他们是否发现任何非法投递。
作为小区的党支部书记,王艳丽几乎每天都利用午休时间在垃圾箱里值班。当她值班时,她发现附近的一家面包店将厨房垃圾偷进了社区,并立即联系城管中队到场处罚面包店经营者。
以一个小团队、八名社会工作者和两个志愿者班组成的“1+8+2”模式为基础,在伊美居住区建立了一套长效检查机制,通过规范管理改善居住环境。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态度,尤其是他们对定点定时的支持,也有了微妙的改善。“我之前错过了送货时间,所以我在方便的时候把垃圾扔到了路边。”看到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如此努力地帮助我们处理这个社区的垃圾,我感到很尴尬。错过送货时间后,我会先把垃圾放在家里,不会扔掉的。”住院的张阿姨说。
面对同样的随机处理小包装垃圾的问题,陆家嘴街的不同居民区都因地制宜地采取了措施。例如,沈复住宅区成立了一个由清洁人员、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者和财产和工业委员会工作人员组成的检查组。团队成员每小时在社区巡逻两次;靠近崂山菜市场的上海居民区调整了志愿者巡查的时间和频率,通过志愿者的努力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加强监督检查,克服困难
每一个住宅区都频繁搬迁,这背后陆家嘴街很重视小袋装垃圾的问题。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街道加强了监督检查,形成了周检和日检机制,并将检查结果与住宅区和物业企业年度绩效考核挂钩。
目前,街道成立了40人的监督小组,按照达标小区的评价标准进行周检,并对小区设施设备、宣传通知、后勤管理、长效机制、分类效能、小袋装垃圾等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和评估。每周对检查和评估数据进行汇总和发布,排名较低的五个居委会受到通报批评,排名前五的居委会受到表扬。
陆家嘴街道研究员王通华告诉记者,针对垃圾分类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如小袋装垃圾落地等,街道建立了日常检查机制,并在街道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小组中每天公布检查结果,要求各居委会立即更换,限期反馈。
“对于一些居住区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街道将会同多个职能部门进行现场调研和分析,并召开专题推介会,帮助居住区解决问题。”王通化说道。
东一住宅区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涉及两家房地产公司。自垃圾分类实施以来,几栋高层建筑共用一个垃圾桶房,但两家物业公司互相推诿责任,这使得住宅区的垃圾分类处于两难境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街道联办、管理处等相关部门进行了现场调查,约谈了两名物业管理人员,并敦促两家物业公司协商解决。
王通华说,垃圾分类是今年街道的重点任务之一。“通过上下联动和实施监督检查相结合,街道居民区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他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监管,并在年底保持高压态势。同时,我们还将利用‘家门口’服务站等渠道做好宣传工作,广泛动员大家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更现实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