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2字,读完约3分钟
垃圾分类志愿者不再固守两翼,分类效果没有下降,甚至有所提高。这是怎么发生的?自去年12月起,塘桥街率先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点长制”,住宅区内每个垃圾投放点都设有一个“点长”。通过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清洁人员和志愿者之间的职责得到了明确界定。
据统计,塘桥街地区有70个住宅小区和111个垃圾投放点,实现了“点长”全覆盖。大部分的“点长度”是由清洁人员承担的,一些有大量垃圾放置点的社区是由志愿者团队承担的。
“推行“点长制”的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垃圾分类的长效管理机制,消除保洁人员和志愿者因职责分工不清而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从而提高垃圾分类的效果,改善垃圾投放点的周边环境。”塘桥街的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塘桥制定了详细的“点长制”操作规范,明确了“点长制”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绩效考核方法。每天早晚,在垃圾运送期间,“点领导”必须随时值班,指导、督促、说服居民垃圾分类,对不合格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此外,“点指挥官”还负责垃圾车厢周围的环境卫生、清除量的记录以及水电管理。
在南泉社区工作了20多年的清洁工周秀(音译)每天都用扑克一个一个地打开“可疑”的垃圾袋,以确保分类的有效性。温正东说,在担任“点领导”后,他增加了新的任务,如清洗水槽。“以前没有清洗水槽的要求,当水槽脏的时候会被清洗。现在,在每日递送时间结束后,我将再次清洗它。”
岗坝社区有7个垃圾安置点,由15名垃圾分类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成为“集体点领导”。64岁的志愿者俞平告诉记者,从7月份开始,他们就一直坚持垃圾分类的立场。成为“点领导”后,要做的事情更加白纸黑字,他们做垃圾分类的决心更加坚定。
事实上,“点长制”是汤桥街新推出的“四定、两巡、一检、三反馈”生活垃圾分类计划的一部分。其中,小区党组织和物业组织的“四定”和“两巡”,即“定点、定时、定人、定责”和“检查”,在严格执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定点”的基础上,“点长制”通过专人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垃圾投放点的管理责任;两个“检查组”将每天在社区进行多次检查,处理零散的小包装垃圾,通过视频监控等手段追踪小包装垃圾的来源,并说服相关居民。
每季度,塘桥街还将组织社区“两个代表”和市民访问小组成员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全面检查。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立即反馈给小区物业经理和党组织书记,同时反馈给街道分类联办,并有专人负责立即整改,并实施营销管理。
“塘桥正在积极创建垃圾分类示范街。加快实施“四定两巡”工作计划,继续优化垃圾投放点布局,重点实施“点长制”,进一步增强生活垃圾分类的有效性。”塘桥街的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