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9字,读完约2分钟
每个家庭每月花一个小时做公益活动。把沙子收集到塔里会给社区带来巨大的变化。在此期间,华牧街将成熟的“一小时公益”志愿服务机制融入到防疫工作中,近3000名志愿者用自己的“一小时”串连起社区防疫的“7×24”。
上午9点是银泰花园社区志愿者姚梅的值日时间。自从2月19日响应街道号召,报名成为“一小时公益”志愿者以来,姚梅已经连续半个月每天早上9点值班。量体温、登记、分发快递……与社会工作者和物业保安一起,她牢牢掌握着社区的第一道防线。
2月17日,姚梅在社区关怀单位交流小组看到了招募“一小时公益”志愿者的号召,决定成为一名志愿者为自己的社区服务。姚梅不满足于每月服务一小时。她还每天自愿参加防疫志愿服务。社区快递点没有雨棚,她还把雨棚带到了机构里,让志愿者和快递在暴风雨天气里安全健康。
即使透过面具,记者也能感受到姚梅的微笑和她想要传达的积极能量。“虽然我看不见,但我总是微笑着为大家服务。我认为这种乐观的精神是可以传承下去的,在疫情消退后,我们所培养的守望相助的精神将继续发扬下去。”姚梅说道。
早在2014年初,华牧志愿者协会就规划并启动了“一小时公益”志愿者服务项目,建立了9个志愿者服务基地,并与7个常驻单位签订了合作建设协议,开展扶贫、咨询服务、亲子公益、帮助学生实现梦想等多种公益服务。到目前为止,它已经举办了100多项活动,吸引了15000多名志愿者。
每月拿出一个小时做公益活动的想法得到了居民的大力支持,很多时间不多但很投入的居民有了突破;固定的志愿者服务基地起到了集沙为塔的作用,将志愿者的“零碎时间”聚集成一个有效的公益项目,形成了一个分阶段的、不断增加的社区爱心接力。
这一概念也适用于防疫工作。这个社区缺少人力。如何管理家的门?志愿者可以抽出一个小时来确保“7×24”社区的安全。目前,通过网上和网下召集,华牧街已经吸纳了近3000名“一小时公益”志愿者,并安排他们在网上和网下的各个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上午10点,姚梅该下班了,69岁的王炳荣来接替。“他们都在保护自己的社区,应该做出贡献。”王炳荣的话代表了许多“一小时公益”志愿者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