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2字,读完约4分钟
一个又一个工厂恢复了机器运转,投资继续增加,新的R&D项目正在推广。在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许多跨国外国企业在浦东的频繁行动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心。
中国第一条cmo基地生产线
持续交付中国开发的创新药物
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在张江有两家工厂。由一家工厂分包的沐舒坦已被列为抗击疫情的急救材料,因此有必要提前恢复工作。在上海分公司的支持下,1月31日,工厂率先复工,进入全天候生产模式。
在另一个生产基地,由中国专业合同制造商委托生产的第一种创新生物药物——百泽安(通用名:替利珠单抗注射液)的生产线自2月10日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
由于实施了国内药品销售许可证持有者制度(生产和R&D不捆绑,新药R&D中小企业可以委托生产),投资1.5亿欧元的生产基地勃林格殷格翰率先成为中国第一个生物制药商业合同生产(cmo)服务平台,成为加快R&D和生物制药技术转型的“关键策动点”。
据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费利克斯齐飞介绍,该基地工厂生产的第一批肿瘤抗体创新药物已成功交付给客户。“这是中国第一个通过市场许可证持有者委托的生产模式进行商业生产和交付的生物制药产品。这种新药的商业化生产只是开始。未来,勃林格殷格翰中国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将继续向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更多的生物创新产品。”
从2019年到2023年,勃林格殷格翰计划在中国增加1.74亿欧元的资本,并已决定扩大生物制药基地的产能。据估计,扩建工程将于2020年底完成。
此外,在疫情爆发的早期,位于德国勃林格殷格翰的公司总部宣布,将支持德国传染病研究中心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和开发抗该病毒抗体的工作。
高介绍说,公司还计划与国内学术机构合作,研究公司产品对COVID-19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解决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方法。
中国有21家工厂已经全面复工
推出新的防疫产品
疫情是一把双刃剑。有远见的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更加乐观,他们也在增加产品研发的中国需求。
3月12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局公布了首批部分参展商名单,霍尼韦尔名列其中。在第二届博览会上,霍尼韦尔的展位面积扩大了三倍,但霍尼韦尔仍然对今年的博览会充满信心,因为在“博览会效应”下,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业务登陆更加顺利。
在2019年世博会上,捷波卫星通信系统在霍尼韦尔互联飞机展区首次亮相。此后,霍尼韦尔借助世博会的东风,积极推动该技术在中国落地,波音757互联飞机利用捷波卫星通信系统在中国完成了地面和飞行试验。这一里程碑式的行动极大地增强了霍尼韦尔对中国机载高速卫星通信的支持业务。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张玉凤说:“这一流行病再次使我们深刻理解了数字技术带来的巨大影响。智能制造正在推动中国工业企业的顺利回归。这也是霍尼韦尔在中国的21家工厂的早期全面回归。一个重要的因素。”
小布了解到,到目前为止,霍尼韦尔在中国的11000名员工没有一个被感染。根据中国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霍尼韦尔在中国的21家工厂也已全部恢复。例如,在霍尼韦尔亚太总部的李冰路园区,霍尼韦尔航空空航天集团上海航空动力厂已经恢复生产能力,该厂一如既往地主要负责航空空电子的维护和辅助动力系统关键部件的更换。
在疫情下,为了帮助客户更好、更快地重返工作岗位,霍尼韦尔还发布了红外热成像人体体温测量快速筛查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实现了疫情防控,并推出了零售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优化零售环节,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勇敢面对中国客户
增强对长期发展的信心
在疫情爆发之初,罗氏制药的两种原始药物被选为治疗COVID-19肺炎的急需药物,其张江工厂一直在全力生产。
作为罗氏制药中国区的负责人,周虹也坚定地选择留在上海,与她的中国同事站在一起。当得知许多癌症患者在疫情期间无法得到及时和持续的治疗时,这位癌症领域的领导者和其合作伙伴联合发起了一项公益项目。该项目覆盖350个城市的医疗信息顾问,为癌症患者提供实时医疗信息,包括医院咨询信息、网络医院信息和流行期间输液中心信息。
“我们正与各方合作,积极探索创新解决方案,以满足特殊时期患者的突出需求。”罗氏制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周宏表示:“尽管每个人都在与疫情做斗争,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速度并没有放缓。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坚定了我们在医疗卫生领域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决心,增强了我们对中国长期发展和持续投资的信心。”
诺华上海园区和浦东张江的几个办事处已经恢复工作,并于2月10日开业。与此同时,通过数字技术和社交平台支持特殊时期医生和病人的行动也在进行中。在两个星期内,它已迅速停靠京东卫生、益耀。并协助上市了20多种药品。
由于疫情,中国市场对外国公司的吸引力没有改变。外国跨国公司在浦东恢复生产的速度加快,进一步反映了他们对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信心。
“霍尼韦尔通过一系列优秀的智能技术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从石化项目的智能控制、飞机互连、智能防疫到感知事物。对我们来说,客户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希望安全顺利地恢复生产能力,与中国客户携手共创美好未来,不畏困难。”张玉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