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8字,读完约2分钟
社区信息、人员信息、疫情地图...在康桥镇绿宝苑小区门口的帐篷里,一个大屏幕显示着各种信息。在这个外国人聚集的社区,信息技术被用来预防和控制海外疫情输入,同时,与城镇交通中心的城市大脑实现了数据共享,使防疫工作更加精细化。
3月14日凌晨1点50分,修隆小区党委书记王晓红接到镇交通中心的电话,吕宝源小区的三名美国人从美国返回上海,他们将乘坐公交车被送到小区门口。王小红立即联系了物业,赶到小区做准备。凌晨2点40分,车辆出现在小区门口,居委会、社区卫生中心、警察和上下车人员完成了交接。在入口处的小帐篷里,居民们被引导测量他们的体温,填写健康登记表,并签署一份家庭隔离承诺书。一系列程序在30分钟内完成。海归回国后,工作人员已经将相关信息同步到智能平台上。
这个智能平台是一个针对海外人员返回上海的防疫控制系统。绿宝园社区有近400名外国居民。为了做好境外疫情防控工作,居民区通过第三方开发了该疫情防控系统。根据之前的安排,外国居民的门牌号、国籍、是否在上海或返回上海、返回上海前的位置和路线等串行数据被输入智能平台,然后实时更新数据,实现全覆盖和全过程管理。
秀龙居委会主任王拥军告诉记者,该系统根据不同国家对住户进行分类,并以社区地图和建筑清单的形式实现了对辖区内所有外来居民的可视化、精细化和动态控制。“在社区门口的帐篷里设置大屏幕,可以让我们的工作人员更直观、更有针对性地实施防疫工作。动态跟踪管理和背景数据统计与分析可以帮助社区工作者掌握这些人的具体数据,并制定更精确的政策。”他说。
据王拥军介绍,此前,一名居民从日本返回上海,他的妻子和孩子9天后从日本返回上海。系统信息更新后,显示他们在家中被隔离在同一个房子里,有必要保证所有人员在家中完成隔离后可以出行,所以先回家的居民相应延长隔离时间。
此外,系统采集的数据可以与镇交通中心的防疫指挥平台共享和链接。康桥镇城市交通中心主任姚告诉记者,秀龙居民区使用的疫情防控系统和城市交通中心的“城市大脑”在后台实现了数据共享和联动,使境外疫情输入防控有了更好的联合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