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7字,读完约3分钟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区回归经济社会发展正常轨道后,当务之急是尽快放弃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重要”发展目标。
在这五个重要的词中,“海外”、“国际”、“离岸”和“走出去”是经常使用的。归根结底,临港新区的目标是成为国际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实现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因此,一些通行的国际规则和惯例应尽早与新的港口区接轨。这样,海外企业、人才和资本就更愿意“进来”,新区的企业就能更好地“出去”。
上周,临港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揭牌。从表面上看,新区市场监管局的设立集中了原本由浦东新区和奉贤区市场监管局承担的职能。市政府下放517项权力后,这只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后续行动。事实上,用主任严怡君的话说,新区的市场监督局有一个特殊的业务范围。
有什么特别的?除了每天向企业发放营业执照外,该局还将负责协调和推动临港新区商业主体登记确认制度的改革。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度改革是登记机关对申请人的市场主体资格和一般经营资格进行筛选,确认、认证和颁发营业执照,并对外公布的具体行政行为。其性质属于行政确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主体在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等登记事项上的进入壁垒,简化审查和登记程序,加强事后监管,降低商业登记成本。
去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香港新区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这项改革任务,新区市场监督局是承担这项改革任务的具体机构。严怡君说,这是一个普遍的国际规则,新的地区应该接近它。
前一天,新区管委会还与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签署了合作协议。管委会制度创新与风险防范司副司长吴群峰透露,临港新区还将建立国际商事审判组织,探索允许港澳台人士担任人民陪审员等。,并与国际惯例接轨,更好地开展跨境和离岸国际业务。
此外,浦东法院将充分尊重当事人选择适用外国法律或国际商业规则和商业惯例;新区还积极争取国际知名仲裁和争议解决机构的业务机构落户。
这些话贴近国际规则,联系国际惯例,是中央军委几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连续两天在两个不同的仪式上说的,这表明新区对它的重视。这也是临港新区现阶段工作的重点——有跨国公司,如特斯拉、西门子、卡特彼勒、通用电气、abb等。同时,张开双臂欢迎外国投资者,尽快为海外企业创造“无缝切换”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便利和法律保护方面,有必要尽快实施相关行动。
疫情的影响不容忽视。有专家建议,新区应判断市场预期,抓住机遇,研究出台“组合拳”政策,增强市场预期,在2020年实现“早期收获”。现在看来,这正是新区正在做的事情,它不仅“紧急”,而且“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