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9字,读完约5分钟
浦东新区承担着保持上海“东门”的重任,扮演着城市经济“砥石”的角色。浦东一季度经济发展数据显著:部分关键指标逆势上扬,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1.6亿美元,同比增长36.6%;吸引内资项目3948个,增长6.1%;新增国内注册资本1176亿元,增长1.8倍;工业投资97.5亿元,增长26.8%。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浦东疫情防控的正常管理。
“三个闭环和六个关键点”
浦东有序恢复生产,离不开外来预防和内部反弹预防的防疫体系。
浦东在对外联防投入方面做了“三个闭环”:一是建立专门的通道闭环,实施分流调查,如果旅客落地后出现发热或疑似症状,安排急救车辆在10分钟内转运到指定的医疗机构。二是建立“直通车”闭环,做好交通工作,形成“机场登记、集中交通临时集中检查点、街镇交接、居家隔离观察”的居家隔离观察员闭环,实现交通车辆全天候投入,社区人员24小时保障。对于集中隔离观察员,报到将在他们到达集中隔离点后大约15分钟完成。第三,建立社区闭环地域隔离。社区帮助隔离人员安排日常生活服务,招募外语防控志愿者,配合村居委会讲解防疫政策,确保辖区内外国人做好家庭隔离工作。
同时,浦东新区还抓好六个重点:“入城”、“立足”、“流动”、“就业岗位”、“校门”、“监控岗位”,加强“内部反反弹”工作。自防疫工作开展以来,浦东新区实行了“一体化”制度,实现了街区、楼房、楼房、村庄、市场和企业的全覆盖。近10万工人在第一线战斗,防止了联合防控、群防群控,严格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蔓延。
闭环管理不松懈
在疫情期间,浦东魏健系统冲到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卫生系统还建立了“三个闭环”,即医疗闭环、医学观察闭环和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闭环,牢牢把握疫情防控的主动权。
在“闭环医疗”中,浦东安排了120辆救护车24小时在机场为袖手旁观服务,确保车辆在10分钟内到位,并将有症状的乘客送往指定医院。每天对集中隔离点和体检人员进行定期监测,一旦出现症状,应在120前及时送往医院。家庭观察者每天都定期监测他们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症状,他们将被及时送往医院。浦东有18个发热门诊,15个隔离医院和41个发热站。为应对输入性疫情,隔离病房数量及时增加了一倍,7所地区综合医院配备了发热门诊专用ct。
“闭环医学观察”力求实现无缝观察过程和无空白应急计划。浦东的13家区级公立医院靠近42个集中隔离点。实施了严格的消毒措施、个人保护和人文关怀,特别是针对特殊回国人员,如小留学生和孕妇。经严格核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应配合街道、乡镇和公安开展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为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的闭环”工作,浦东新区疾控中心部署骨干力量,组建了66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小组、49人的样本采集与传递小组和21人的实验室检测小组。这位精英战士将有一个有序的分工:流行病学调查是快速反应,专业和准确,全面和可追溯的;实验室测试了三个班次;样品在同一天收集并在同一天清理;并且以标准化和有序的方式管理联系人。
日常医疗服务不短缺
浦东新区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坚持“医务人员零感染、医院感染零发生”两条底线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科学精细化管理,逐步有序恢复日常医疗服务,确保市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大病救治得到保障,慢性病患者调剂得到保障。
为了让人们就医放心,浦东加强了对各类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加强病房管理,重点抓好新入院病人的核酸检测、出入控制管理、陪护探视管理、护理人员和工人管理等关键环节。医院除加强管理外,还实行分类服务,实行大处方、长处方等便民措施,重点保障孕妇、急诊手术患者、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和恶性肿瘤患者的医疗需求,逐步有序恢复疫苗接种、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浦东各医疗机构全面实施门诊预约挂号和预约检查,引导患者分期就诊,严格执行“一人一门诊一室”,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
此外,为支持企事业单位尽快复工、恢复生产,7家区域性综合医院积极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能力。目前,浦东新冠状病毒有10个核酸检测和采样机构,满足了浦东市民和单位的需要。该地区还有6个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具备核酸检测资质,日最大检测能力近10,000份,能够满足日常复工复产的需要。
随着防疫工作的结束,浦东各街道镇的防疫工作并没有松懈。除了做详细的居家隔离工作和管理居家隔离对象外,首次来沪的海归进入社区时,身份信息、旅游经历和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的登记是“不遗漏”的。此外,不断鼓励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使用筷子、勺子和分享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