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7字,读完约3分钟
描述:在尹达书店的角落里有一个传统的“古体”文化公益读物
梧桐树摇曳着,伴随着温暖的茶和点着的灯。上海淮海路五康大厦有一家书店,小小的门面彰显着浓郁的中国传统风格。在书店的角落里,一张小桌子上放着六摞同样“古色古香”的袖珍书,还有一个透明的盒子,里面装着很多钱。
今年6月以来,正是在这个角落里,藏书家“带走”了总共36,000册《百家争鸣》,对印度的馈赠和援助完全是自发的。一个传统文化的公益接力行动,就像这个计划的名字一样,“传播光明”,通过书籍和知识分子传播人,在传承的过程中照亮世界各地的人。
描述:尹达书店的布局很有中国传统文化。
最初的心源于童年时的连环漫画情结
所有的36000本书都被读者“带走”,信息被一个接一个地填满。印刷箱中各种面额的钞票一张一张地堆放着,各区图书馆主动联系,希望合作...在谈到近6个月来《读百家争鸣》引起的反响时,出版社的创始人刘说,他第一次提出这个想法时,并没有想到这套书会受到这样的重视。
“如果我们要说最初的心,那么我们最初的心就是坚持和继承传统文化。”作为尹达书店的创始人,刘军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上海漫画书中心的主任。“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连环画有一种情结”,过去,当他们去社区做关于传统文化和海派连环画的公开讲座时,也感受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所以在尹达书店的策划阶段,我们开始考虑如何让读者在不消费的情况下接受这里的文化洗礼,把传统文化带回家,这就是这本袖珍书的诞生。”
随着尹达书店的正式开门迎客,这六本袖珍书同时出现了。这套书的一面墙上是刘军写给读者的一封信,信中说尹达出版社的“照明工程”希望在3至5年内生产出4大类100种传统文化精华书籍。“用光驱散内心的黑暗,给人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想独自在这个小空传承文化。虽然书店很小,但它也能点燃城市的精神,传递中国文化的光芒。”刘军说。
描述:“光传输工程”通过书籍和知识分子传播人们的心灵。
第二批公益读物于4月底开始生产
第一批袖珍书一套6册,印刷6000套,共计36000册,全部在12月中旬收集。“我们估计费用大约是15万元。除了尹达自己筹集一些资金外,还有许多部分是由社会筹集的。”尹达书店的经营者何萱(音译)说,书店里读者印刷箱里的钱还没有被准确地清点过。“我们会在第二批阅读器推出时当场打开盒子,并把钱用于后续阅读。”
何萱告诉东方。在2017年,他们还将设立一个新的文化项目——“大藏书屋”,并在4月的落成典礼上同时推出第二批“传统文化公益读物”。
“目前,我们已经开始筹集资金和制作手稿。第二批的主题确定为诗歌,这更符合即将到来的尹达京师。”何旋表示,作为尹达书店的升级版,“尹达精舍”将整合高校、影剧院、茶馆、学校和作坊的综合功能,打造以阅读为中心的“传播传统文化”
虽然内容已经更新,“众筹”的方式将会继续。据刘军介绍,第二批公益读物已经由印刷公司免费印刷,并且仍将通过在店里放置印刷盒来“众筹”。“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考虑新媒体的手段。例如,我们将在公共账户上告知读者如何使用资金帮助印度,但我们仍对网络平台上的众筹持谨慎态度。”刘军坦言,这件事应该慢慢来,“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不应该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