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93字,读完约6分钟
外马路是老城区的第一条新路,曾经促进了上海南部的经济繁荣。今年6月,黄浦滨江岸线全线贯通后,将同时推进外马路两侧的建筑和风貌建设,这条小马路将恢复其原有的历史和景观价值。
黄浦江边的外部道路最近正在关闭和整修。作为滨江岸线穿越工程的一部分,城市道路和外围道路沿线建筑的综合整治将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
外面的路是一条不太显眼的小路。它位于黄浦江南岸,沿黄浦江延伸,北至东门路,南至路家浜路,一些商业建筑和工厂与河水隔开。因为外滩有靛蓝酒店、交通银行大厦等。外马路以北的一小段路虽然略受欢迎,但整条路一直相对冷清。
今年6月,黄浦滨江岸线全线贯通后,将同时推进外马路两侧的建筑和风貌建设,这条小马路将恢复其原有的历史和景观价值。
黄浦江畔的一条古道
外马路是老城区的第一条新路,曾经促进了上海南部的经济繁荣。
早在港口开放之前,上海就有60多条街道,但都是用石板和粘土建造的老式道路。自19世纪40年代租界开放以来,西方国家在租界修建了新的道路。直到1897年,上海人修建的第一条新路,即黄浦江边的外马路才竣工。据《申报》报道,从十六铺到路家浜的外马路已经修好,总长约600英尺。
俗话说“先富起来,再修路”,外道的修建给外滩地区的码头转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一批新的码头和仓库在此聚集,极大地促进了近代上海商贸事业的繁荣。据记载,“外马路”建成一年后,上海南部市场“由盛转衰,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多数进出上海的货物不再从黄浦江沿岸的码头转运,外滩“百战”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如今,黄浦江两岸的轮渡码头依然存在,但乘客很少,尤其是位于外马路中段的董家渡码头,不太受欢迎。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商业港口到远东大都市的外围道路的发展,它比北方的外滩风景区要低调和干净得多。
事实上,近年来外围道路发生了变化:南外滩呈现出加快金融业集聚的趋势,董家渡地区的金融城已经在建设中,复兴地块上的几栋高层写字楼拔地而起。从过去的码头贸易到现在的金融业,外部道路的聚集功能从未消退,但迫切需要探索的是黄浦江畔老路的旅游吸引力。
景观重建,给游客一个“向南走”的理由
几天前,记者从复兴东路出发,刚走上外马路,就看到一个醒目的警示标志。该警示标志提示,到6月底,复兴东路至路家浜路的外部道路将进行半封闭和整修:从复兴东路至毛家园路的道路将从上午7: 30至晚上10: 30半封闭,车辆只能从北向南单向通行,从晚上10: 30至次日7: 30禁止机动车通行;在毛家园路至董家渡路施工期间,全天候机动车辆将从北向南单向通行。
许多施工人员戴着安全帽四处走动,正在全力以赴地工作。据说防洪墙的重建、水上输煤管道的修复、空输电线的排水以及市政道路的建设都在持续进行。
记者看到,复兴东路与外马路交叉口东侧有一家名为“西市会”的游艇俱乐部。门是关着的,内部已经开始清理场地。即将离开外马路的不仅仅是“西市会”;外马路南段的“好生”和“利智会”两个游艇俱乐部也相继退役;在毛家园路和外马路的交叉口附近有一个“阳光海滩”。在过去,这是一个付费的人工海滩,去年年底之前就被清理干净了。
偿还的目的是使这些以前使用的河边地块在将来完全开放,并把它们还给人民,把风景还给人民,把河流还给人民。例如,未来“阳光海滩”区域将根据当地条件改造成亲水平台;慢步道、跑步道和自行车道这三条道路将在这里完全连接起来。
记者了解到,一些市政项目也在推进撤退。环卫码头、市政污泥码头、城市投资运营码头、黄埔海事局等几个大型运营码头将于今年3月搬迁。此外,外马路轮渡站将结合海岸线贯通,由北向南依次改造。在保留一层轮渡功能的同时,屋顶平面将作为一个观景平台,打开河边的断点。
沿外马路的景观改造不仅能为市民提供亲水性的公共活动空厅,还能吸引游客“南下”。
外滩是许多来上海的游客的必游之地,但基本上当他们到达延安东路时,就不会再往南走了。去年揭幕的“十六铺滨水中心”,就在延安东路以南几百米处。虽然它的位置有很好的观赏体验和许多风格独特的餐厅和各种文化主题馆,但它的受欢迎程度很低。
随着滨河和外环路沿线景观改造的完成,外滩的人们可以被吸引到南方,外滩原有的印象也可以扩大。
修复旧码头,开始新的故事
在外马路沿线的景观改造中,位于外马路中部的老码头区和“复兴五库”的保护将成为重点。
说到上海的历史码头,很多人会想到“十六铺”。事实上,“十六铺”并不是简单地指某个码头,而是黄浦江沿岸某个历史时期出现的几十个散货码头的总称。在外马路的南北两侧,有许多上海最早的水陆码头。
上海开埠后,尽管西方资本在黄浦江沿岸修建了许多码头,但它们的物权仍被中国人控制。领军人物包括商业大亨和,以及黑帮老大黄和杜。这里发生了许多故事。
直到1948年,“十六铺”仍是上海繁忙的水路码头。然而,“十六铺”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如今,除了少数观光客运业务和市政项目外,黄浦江两岸的几个码头基本上不再承担码头的功能。
几年前,位于外马路中间的老码头区和“复兴五馆”被改建为时尚创意园。
在老码头区,有一批上海风格的石库门建筑,红砖黑瓦,无论是壁画还是建筑形式都很精致。大量特色酒吧、休闲俱乐部、主题餐厅、个性化零售和创意工作室、前卫艺术家工作室、商务办公室等。
“复兴五库”是由卢作孚、虞洽卿等实业家建造的五座旧仓库。与富有生活气息的石库门建筑不同,“复兴五库”不仅注重实用功能,还引入了西方工业建筑的简洁流畅,外观朴实无华,但框架宏伟坚韧,往往有柔和的曲线棱角。这些旧仓库也进行了改造,拥有艺术空客房、酒店、餐厅和其他形式。
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管理的原因,老码头区和“复兴五馆”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相对较低。
在连接滨江的过程中,黄埔区也将改造这一地区的历史风貌。据报道,五个旧仓库的正面将作为旧的翻新和修复,周围的配套景观将同时建设。一些专家说,它将来可能会成为南外滩景观中的一个亮点。通过开发和展示老码头区的历史价值,它将像国际建筑群一样,成为兼具建筑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必游之地。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新的故事将在外马路的旧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