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26字,读完约5分钟
据黄浦区新闻报道:“拆除违章建筑后,脏乱被消除,换来的是宽敞明亮的路面,换来的是整洁有序的道路,换来的是干净整洁的墙面,换来的是合理舒适的居住环境!”今年3月底,当地居民邵给老城厢区指挥部发了一封感谢信,传达了他心碎的记录。他在梅家街已经住了十多年,当他第一次面对拆迁违规时,他怨声载道。从疑惑到理解,从抗拒到喜爱,从抱怨到建议,在了解政策和加强沟通之后,看到“一个合理、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我终于“微笑着豁然开朗”。居民满意度、收益感和“讲道理”心态的变化,使“五违四要”整治工作在加速推进中显得更加人性化和人性化。
“邻里之家”1.0版的公共厨房、洗衣机、淋浴房和其他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二楼于上周末正式开放,服务站的面积和功能得到升级;复兴东路上一片被拆除的空土地被建成了一条540平方米的令人愉悦的绿化带,成为一种新的景观。绿树和草皮点缀其间,行人在附近休息,呼吸新鲜的空空气,享受愉快的时光,这是附近居民应该享受的。许多在后街小巷的无证和跨门生意已经得到管理,居民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美丽。比环境变化更大的是居民的心态。
敢于接受“烫手山芋”和“公共前缀”并做出新造型
复兴东路1058-1084号位于复兴东路人民路交叉口东南侧。这是一栋沿街的两层混凝土建筑,每层有六个独立的房间,建筑面积为540平方米。在临时移动房屋的使用寿命到期后,该建筑被一家集团公司出租给8家商户用于商业目的,这被怀疑是非法的。
按照“重建旧城区,打造城市管理最佳区域”的要求,老西门街道首先通过部门联动完成了“公共前缀”违法建筑的认定。在讨论非法拆迁时,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配合非法拆迁工作,并签署了《拆迁协助协议》。然而,我原以为拆迁工作会顺利进行,但在违章建筑和拆迁过程中,我遇到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各种矛盾。
第一个问题是商人拒绝搬家。一些在非法建筑下经营的商人认为他们已经付了租金,应该有权在租约到期前使用房子,并拒绝搬出。城管队员多次前来工作,听取商户的要求,主动撮合商户和出租人,协调双方矛盾,制定相关损失赔偿方案。努力工作得到了回报,商人最终同意搬走。
拆迁工作正式开始后,引发了对申通地铁公司停工的“抗议”。原来,距离违章建筑不到200米的地方是10号线和8号线的老西门地铁站。然而,由于非法建筑的数量很大,该操作最初是在大型挖掘机和起重机的帮助下进行的,这种“大动作”引起的振动可能会影响地铁的运行。街道和城管中队主动与地铁公司就此问题进行协调和沟通,将机械拆除改为人工拆除,以减少影响,确保地铁运营安全。经过半个月的波折,54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终于被拆除,一个供休息的小绿化带也建成了。
消除隐患、造福民生并不容易。“隔壁的房子”[S2]
“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把重点放在消除安全隐患和应对民生需求上,创新综合整治思路和方法,完善长效管理体制和机制,努力打造环境整治升级版。”根据区委书记唐治平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的动员讲话,“隔壁小屋”的开业,已经成为居民梦想生活的最佳实践场所。不再需要在自家建造的危险的“吊脚楼”和“鸽棚”中解决做饭、洗澡等生活需求,从根本上防止房屋老化、火源等各种安全隐患,居民们一点也不用担心。
“这个‘隔壁小屋’太棒了!我妈妈冬天会有地方洗澡的!”去年9月,位于康佳巷42号的“邻里之家”一楼向居民开放,提供洗衣、做饭、淋浴等功能。由于它干净的环境,便利的设施和周到的服务,它赢得了周围居民的赞誉。上周末,整合家庭生活服务和开放式活动场所的东街家庭生活服务站再次升级。二层对外开放后,原有面积从640平方米扩大到1300平方米,不仅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也给居民带来了精神享受和幸福满足。
修复街道的痛点,将环境还给人们[/s2/]
潘迎勋地区可以说是半裕园路街道环境综合治理的“痛点”,也是一个难点:大部分是典型的老售后公房和黄埔区的老社区,有很多违章建筑是居民建的,占地面积1197平方米,尤其是居民。历史上有许多违章建筑,很难迅速处理掉;不加区别地摆摊,多做些门外生意。据初步统计,该地区有43户人家随意摆摊和跨户经营;乱丢垃圾现象严重,慧宁路和天柱山路人行道上乱丢垃圾现象严重,住宅建筑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
为了应对这些混乱局面,今年,半渝园路街道下了大力气,决定采取“大行动”,使该地区实现“大转变”——“四个务必”:必须拆除违章建筑,必须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必须消除安全隐患,必须改变肮脏现象;“五个规范”: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有序停放,设置广告标志,设置道路公共设施,电线电缆有序排列,诚信经营。
目前,半松园路街道已完成80%的年度任务,将在8月底前基本完成“还路于民”、“还环境于民”的年度目标。在全面完成治理任务的基础上,从9月份到12月底,我们将适当增加坚持治理的社会辅助力量,成立“英寻居委会道路管理委员会”和“普榆西路道路管理委员会”,建立居民自治制度,保持长期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