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22字,读完约5分钟
据黄浦区介绍,上海开埠时,福州路是一条东西向的土路,靠近黄浦海滩,因附近有教堂,故称“布路”和“教堂路”。1865年,它被命名为“福州路”,俗称“四路”。
申江风景地图中的福州路中段
广东路是租界内最先繁荣起来的,福州路则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历史上的福州路有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创造了许多现代生活方式。可以说,这里是“海派”文化的主要发源地。
晚清福州路已成为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繁华商业街
南京路在北方兴起后,福州路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知识分子喜爱的消费场所。福州路及其周边地区涌现出许多中小型企业,如书店、报纸、书店、水墨店、字画店、餐馆、书店、茶馆和妓院。
晚清福州路街景
19世纪末,清朝政治腐败,风雨飘摇。然而,仍然有喧闹的歌舞,妓女,演员,官员,商人和知识分子混合在一起吃,喝,玩。
当然,在这种轻松、放荡的氛围中,有些人在做严肃的事情:编辑书籍、出版、演讲、召开学校会议、西化和做生意。因此,福州路有“文化街”的美誉。
民国初年福州路街景
福州路交通便利,消息灵通,风平浪静,房地产租赁价格适中,非常适合经营文化事业。这里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书店、书店和报纸成了他们的纽带。该区域集中了中国最重要的书店,包括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图书公司、明凯书店、生活图书公司、中国图书杂志公司、光明图书公司、大东图书公司等。
20世纪30年代,福州路两旁是书店和报纸
《上海指南》1946年版列出了31家书店,其中14家位于福州路,11家位于福州路交汇处的河南路和王萍街(现山东中路)。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报纸在上海的全盛时期。当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也在这里出版。只有13种日报,如《申报》、《报纸》、《时代》、《时事报》、《民国日报》、《新申报》和《商报》。
福州路和河南路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上海最早、最大的中资出版社,出版了许多优秀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独树一帜。中华书局紧跟商务印书馆的步伐。自清末以来,他们以上海社会为依托,坚持“中西合璧”、“中西合璧”的传统,以稳健的编辑方针为中国现代文化做出了贡献。它与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形成了与世界图书公司的三方对抗,编辑出版了大量的中小学教科书,还出版了《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侵略史》、《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史》和《各国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等书,号召走向民族灾难,抗日抗侵略。
此外,许多知识分子筹集资金开办自己的书迷出版社,传播先进的科学和文化思想。例如,明凯书店以出版教科书和学术书籍而闻名;亚东书店,在老乡们的帮助下,由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主编,如《寿昌选集》、、陈独秀文村、胡村等。在五四新青年中很受欢迎。
20世纪30年代的福州路(河南路以西)
20世纪30年代的福州路(福建路以东)
福州路有相当大的文具市场,不仅种类齐全,而且有很多老品牌。受战争影响,石楠的一些文具店相继搬到福州路。其中,、、周虎臣、周等著名的笔墨家,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
福州路也有中国最早的科学仪器馆,其中有一个制造研究所,修理和制造物理和化学仪器、标本和模型,并为全国各地的学校提供实验和教学仪器。
丹桂的第一张海报
梅兰芳在天蟾舞台上表演了《反金兵》
福州路是“南派”(“海派”)京剧的发源地。被称为“第一丹桂”的“新丹桂”,在福州路丹桂戏曲园开业。当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上海时,他第一次去丹桂欣赏京剧。远东最大的剧院——天蟾台开业后,著名的京剧名伶云集福州路,锣鼓喧天。南派京剧艺术与北派京剧完全竞争,确立了福州路在全国京剧行业的地位。
福州路的民间娱乐更加生动多样,上海人的欣赏水平大大提高,带动了徽剧、昆剧、沪剧、越剧的快速发展。当时,人们公认“上海的梨园是世界上最好的”,福州路堪称中国的戏剧中心。
20世纪30年代的杏花楼
西餐厅和广东小吃店的兴起使福州路成为一个独特的餐饮特色。西餐厅,当时被中国人称为“范餐厅”,包括大西洋、海香春、一家村等。广东人也在福州路开了很多小吃店,如兴化大厦、延庆大厦、燕化大厦等,以快餐的商业模式和低廉的价格吸引食客,非常受欢迎。
原来位于广东路的惠浜、苏浜、本浜、杨邦等地的许多餐馆都搬到福州路开新楼,所以福州路有新九华楼、沈心楼、何炬亭、聚源楼等“饕餮楼”。
40年代的李
过去,福州路也是上海最大的红灯区。上海大部分妓女分布在福州路西段及其附近。在著名的“乐惠李”中有100多个妓院和500多个妓女。卖淫从乐惠蔓延到汕头路、云南路、小花园等附近的地方。相对来说,这里的一些妓女都是高档次的,有着优秀的才能和技巧,俗称“长山”。
1917年底,新世界游乐场举行了别出心裁的“华大校长”选举,有人认为这是上海第一次选美比赛。获得“总统”、“副总统”、“总理”称号的妓女来自福州路。红灯区的顾客不仅仅是达官贵人和投机者,还有中小型员工、劳工和外国游客。上海沦陷后,日本和伪军也是这里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