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70字,读完约7分钟

[编者按]

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仅一周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视察了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引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热烈反响。在过去的几天里,全国各地的党员和群众络绎不绝地参观了会场的纪念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里,他们重温了建党的历史,重温了入党誓言,在“不要忘记你们的首创精神”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彭超新闻》发表了《第一会场日记》,并派记者到中共第一会场近距离观察、感受和记录会场的每日新闻,讲述了一个红色大故事,继承了中共的初衷。

"一大会址"日记|中共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在接力

11月19日上午,上海气温降至10摄氏度以下,参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的热情丝毫未减,馆外队伍绵延100米。

2017年11月19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有许多游客。本文中的图片都是记者朱伟辉的照片

在博物馆里,人们聚集在一起,仔细聆听前面一个少年的解释。他是一名志愿评论员,黑色西装,黑框眼镜,口齿伶俐。这个年轻人就是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院的大一新生吴雪绵。2017年10月下旬,他跟随师兄师姐来到这里。通过各级选拔后,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讲述中国共产党诞生故事的志愿评论员。

"一大会址"日记|中共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在接力

志愿者评论员吴学绵在会场向游客解释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历史。当年的志愿评论员成长为大学辅导员

“首先,欢迎来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史展览。展览以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的历史为主,以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的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10年,这个解释对张行佳来说还是那么熟悉。2008年,作为向明中学的志愿者,他来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现场,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志愿者讲解服务。那一年,他是高年级学生。

"一大会址"日记|中共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在接力

11月19日,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张行佳带领同学们再次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在他的鼓励下,同学们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志愿者讲师。“十年匆匆过去了。我已经从一个年轻的高中生成长为一名大学辅导员。我仍然怀念这位讲师的艰苦、充实和幸福的生活。”张育甲说:“每次路过‘大’的时候,看到长长的游客队伍,还会想起拥挤的展厅,想起工业部会议室里的皮垫木椅,想起一对对贫穷夫妻轮流穿的破棉裤。”

"一大会址"日记|中共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在接力

张行佳说,高中一年级时,他报名参加了“第一大学”解说队,因为他非常羡慕高年级学生能够穿着正式服装向观众清晰地解说。然而,在他开始解释之前,他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份14页的解释稿使他从繁重的作业中退缩了。他应该冒险推迟学业去做志愿者,还是放弃课外活动,专注于学业?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选择了坚持。这也是“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给他的第一课。事实也证明他的坚持是正确的。事实上,志愿服务不会耽误每天的学习和工作,而是会不断提醒自己抓住日常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总是有时间去挤,每个志愿者都应该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一大会址"日记|中共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在接力

游客们仔细聆听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解说。在讲座中互相学习

“在一年的志愿者服务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第一次作为志愿者评论员在会场正式解说,因为那一天是2008年的农历除夕。过去,除夕夜总是在家看电视,吃零食,舒舒服服地等着除夕夜,但现在我不得不放弃这一切,向除夕夜来到“大”会场的观众们解释。这真的不是一种品味。”张行佳回忆说,除夕早上8点40分,他早早来到休息室,为一天的志愿服务做准备。第一个要解释的观众是一个四五十人的旅行团,这让他不知不觉感到有些紧张。他拿起麦克风,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的第一个解释:“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场..."

"一大会址"日记|中共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在接力

他回忆说:“我的第一个解释并不完美,有几秒钟是口吃、口误和忘词,但经过半个小时的解释,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因为几乎每个观众都紧紧跟着我,耐心地听我介绍历史照片和珍贵文物。当我从我的嘴里听到照片和文物背后的故事时,我的“听众”仍然是。尤其是当一些观众在听完解释后问我问题或与我交流一些相关的历史时,我觉得他们是我的导师和朋友。这种成就感极大地支持了我,使我能够在除夕夜和次年晚些时候离开。”

"一大会址"日记|中共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在接力

2017年11月19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场前的参观者。学生接过了志愿者讲师的接力棒

2013年,他代表张行佳所在的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向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现场申请组建志愿者讲师团队,并在自己的学生中培养志愿者讲师。截至2017年11月,已培训22名志愿者讲师,提供近300批志愿者讲解服务。他们向同济大学国际政治关系学院、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复旦大学历史系等学生党员进行了讲解。,创新了一种全新的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即“学生谈党史,学生听党史”。

"一大会址"日记|中共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在接力

时至今日,张行佳每年仍在新生中招募和选拔学生志愿者讲师,并以不同的方式在“第一大学”这个熟悉的地方闪耀。

2016年,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刘安娜(音译)每次来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现场做志愿演讲时,都会在早上7点从嘉定校区出发,出门。学校班车换乘地铁,于上午9点左右到达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现场。她的辅导员是张行佳,2008年的志愿者讲师。“我非常向往党组织。我想从历史中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的地方。做一名志愿评论员也可以让我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刘安娜说道。

"一大会址"日记|中共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在接力

闫妍在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加入了志愿者解释小组,现在是一年级研究生。她回忆说,当她加入时,她接受了面试,接受了长辈和姐妹的培训,然后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接受了讲师的培训。李坤宇是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院的大四学生。她是2014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志愿者党员。她告诉记者,她在高中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的地方。高年级学生和姐妹们在这里是为了给每个人传授知识。我也希望像他们一样为党的建设作出贡献。”

"一大会址"日记|中共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在接力

长宁区新井镇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朱兰芳告诉记者,他们组织了80名党员,其中包括许多老干部,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在党内工作了50多年,展厅的讲解工作对他们很有帮助。朱兰芳说:“有些老同志的耳朵和眼睛不如以前了。讲师用扬声器介绍他们,这对他们很有用。我觉得这个组织也很清楚。我非常感谢志愿者们的工作。"

"一大会址"日记|中共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在接力

然而,一些观众也对解说工作提出了建议。当天早些时候,同济大学的八名研究生排队参观图书馆。正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马杰(音译)告诉记者,她希望讲师们能够在标题板之外介绍更多相关的延伸事件和历史,这可能有助于观众更好地了解当时的历史。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一大会址"日记|中共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在接力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