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0字,读完约4分钟
几个月前,在“加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与全市改革的衔接”视频会议上,黄浦首先宣传了复制和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3.0版的工作思路。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3.0版深化对接工作计划有望于近日正式发布,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擦亮外滩金融金字招牌”将成为本轮的亮点。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黄浦区主动接受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和溢出效应,借鉴自贸试验区最新的制度创新成果,结合本地区实际,推进自主改革创新,打造了一个可实施、可突破、可借鉴、可全市推广的“黄浦模式”。经营环境明显优化,政府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四年来,黄埔先后推出1.0、2.0和3.0版,重点在“负面清单”、“分销服务”、“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对接和自主创新。这些对接给黄埔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新气象,未来会有什么惊喜和创新?
版本1.0:率先开发“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年底,黄埔开始研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2014年3月和7月,黄浦版“服务清单”两次推出,重点突破外资进入的制度性障碍,提高外资准入效率。外商投资审批程序由原“经理、科长审查、主管主任”办理。委员会领导签发的四级审核改为“经理处理、科长审核”的二级审核,并推出“一个名单”和“三个行业”
《名单》,即《黄浦区重点服务业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办法》,列出了尚未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国民待遇的项目和行业细节;“三大产业”是简化商贸、一般咨询和设计服务三大产业审批流程的试点项目,占黄埔区外商投资审批的70%以上;“四大渠道”是指“绿色渠道”、“快速渠道”、“特殊渠道”和“普通渠道”,涵盖黄埔90%以上的审批项目。
经过1.0版的改革和探索,黄埔的审批时限从法定的20天和承诺的8天大幅下降到4天;黄浦区引进内资1606亿元,同比增长10倍以上,新增企业2291家,同比增长3.62倍,真正推动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版本2.0:关注“发布”、“管理”和“服务”
上海自贸区2015年4月扩容后,黄浦于当年9月发布了《黄浦区主动对接自贸区(扩区)工作计划》,全面实施了全市推进“推进中国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的推进计划。在试点经验实施方案中22项措施的基础上,我们加强了自主创新改革(“双自联”)并推出了对接自由贸易“2、4”,并从多个方面复制和推进了40项金融改革的部分政策。
与1.0版相比,2.0版更注重“配送服务”的改革,整合区发改委、区商务委等9个部门的企业政策资源,构建网上、线下同时运行的“一口”企业政策服务平台,明确“一口受理、一口回复、分头办理、限时完成”的工作流程。
2.0版改革创新后,黄埔区企业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101个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批期限比法定期限高出30%;全面实现“3041”服务,即企业设立“零收费”、注册资本认购“零首付”、审批服务“零距离”、行政服务中心“一门”受理、“一表”受理并联审批、“一窗”(一窗)对外服务、“一岗”专人负责;率先设立外资“综合受理窗口”,一个窗口受理外商投资企业的备案、营业执照办理和咨询服务。
3.0版:打磨外滩金融金字招牌
去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规划》。为了更好地适应最新的自由贸易改革措施,黄浦区从2017年开始邀请第三方对前三年的对接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同时形成新一轮的深化对接工作计划。
在3.0阶段的工作中,黄浦区将围绕建设商业环境最好、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好、市场准入公开透明的行政区的总体目标,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推进优化商业环境、强化政府服务创新、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服务“一带一路”工作。
黄埔新一轮深化对接工作的重点是围绕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大局,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不断提升外滩金融集聚带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承载地位,提升外滩滨江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以新一轮对接为契机,进一步引进外资,优化金融产业体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在新一轮对接中,黄埔将在加强综合金融监管、保持金融风险防范底线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有利于黄埔企业的自由贸易试点政策;将有针对性地在小范围内试行针对黄浦子行业的特殊政策,在获得经验后,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推广这些政策,以创造更多通过自由贸易改革联系在一起的“黄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