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0字,读完约4分钟
“大国制造”需要“大国工匠”,而上海工匠需要在上海打造“四大品牌”。黄埔需要“黄埔工匠”树立标杆,走在前列,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增加技能型人才的收入是黄埔创造最佳商业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技能型人才实现更高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赴老凤祥考察技能型人才激励计划试点工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到中国职业学校
黄浦的试点工作
通过试点,探索符合黄埔中心城市特点的技能型人才增收新途径:打造以技能型服务人才为基础,以优化薪酬体系为依托,以开放激励机制和拓展创新服务为重点的黄埔技能型人才增收模式。
区发改委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到豫园商城调查技能型人才工作
建立技能人员工资收入增长的多层次保障体系,探索建立“传统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首席技师的主导作用,研究建立高级工业技师导师激励制度,鼓励企业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绩效贡献的激励制度。
完善多方支持的技能型人才发展模式,确立企业在增加技能型人才收入中的主体作用,探索制定分级财政支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措施,为企业提供培训补贴、贷款贴息等财政支持。建立开放、多功能的区域技能服务平台,鼓励、培育、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技能型劳动者成长发展培训体系建设。
创新技能型人才服务支持模式,实行学历教育考试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在本地区高职院校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完善人才引进、教育、医疗、住房等多种技能人才公共服务政策。
建立健全技能人才收入增长评价体系,对政府投资的所有技能人才服务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奖优罚劣;定期开展技能型人才总量、结构和行业分布研究,探索开发“技能型人才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统一提供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和激励等信息采集、查询、发布和申报等功能。
创新技能人才引进评估选拔方式,推进技能人才选拔“竞争评估”模式,以上海成功申办第46届国际技能大赛为契机,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全国、市级技能大赛和世界技能大赛,设立专项技能大赛奖励和补贴,奖励各类获奖者。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到企业进行技能人才研究
典型企业的实践经验
一个百年老字号——老凤翔
“高级技师带学徒导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老凤祥是上海一家历史悠久的珠宝企业,已有160多年的历史。老凤翔结合其独特的“高级技师师徒”培养理念,努力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是实行首席评聘,创新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了“总设计师、总技师、总制作人”的评价和聘用机制,对三类高技能人才的66名技术骨干实施了新的分配激励方案。员工的工资与他们的技能和工作表现直接相关,收入也大幅增加。
二是实施“技术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制度,使人才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实施以技术和管理要素参与企业分配的改革,130名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按技术水平、贡献和责任持有公司8万至100万股的股份,使这些公司的关键人才与企业共享利益和风险,人才在创造业绩中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
第三,建立“名师育人”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老凤翔在开展“向劳模学习,名师育人”活动中,建立了“名师育人”的技术教学体系。通过签订育人合同,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考核,实施教学津贴,从机制上保证名师育人。目前,已形成15名高技能专家,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名,上海工艺美术大师3名,高级技师7名。
技能大师沈国兴
沈国兴,贵金属首饰工匠(高级技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师傅技能工作室是黄埔区现有的三大师傅技能工作室之一。以名师带徒为载体,经企业经营者推荐,选拔年轻的生产专家,由大师授课。通过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活动,努力使现有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在数量和技能上达到更高水平。目前,70%的学徒通过教学活动达到了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