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1字,读完约4分钟
随着企业的“越来越高”,在园区有限的办公空间内能够容纳的企业数量不可能一直增加。一度下跌的是企业数量;一直在上升的是企业的发展势头、园区和政府提供的相关服务。
1.6万平方米、4.6万平方米、6万平方米——这是八号桥创意园近年来的面积变化;约50家、近160家、130多家——这是近年来落户八桥创意园的企业数量的变化。随着园区面积的增加,园区内的企业数量经历了一个“变大”再“变小”的过程。这是为什么?八桥创意园执行董事倪伟源表示,这一变化反映了园区发展阶段、企业发展质量和区域商业环境的变化:“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和壮大,园区有限的办公空间内能够容纳的企业数量不可能一直增加。一度下跌的是企业数量;一直在上升的是企业的发展势头、园区和政府提供的相关服务。”
八号桥创意园一期位于建国中路,占地16000平方米;二期、三期和四期位于莒门路,二期和三期占地面积为3万平方米,四期占地面积为1.4万平方米。这个公园的第一阶段最初是一个旧的工厂。经过2003年的设计和改造,融入了时尚和创意元素,成为上海著名的创意园区之一。许多设计公司和创意团队入驻。
倪维元告诉记者,当园区一期工程开工时,约有50家企业入驻,这是“一家店难找”。从那以后,园区里的企业越来越多,只有第二、第三和第四个时期。到2015年,园区内已有近160家企业。然而,在过去的三年里,园区企业数量呈缓慢下降趋势,有20家企业被“挤出”园区。“公园变得越来越拥挤,因为空的物理空间和办公空间不可能无限增长,但企业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去年年底,戴森中国总部的落成仪式在位于中国国际航运中心A座12楼的戴森中国总部办公室举行。2013年,当戴森中国总部落户黄埔时,它在8号桥创意园只有400多平方米的空办公室。到去年年底,戴森已经“成长”到2500平方米,本地化团队已经扩大了三倍。“戴森中国总部正准备在2019年将空办公室的面积扩大到6000平方米。我们很难腾出这么大而集中的办公室空的房间,所以戴森搬出去了。”倪维元表示,类似的例子不止一个,比如电子商务魅力汇,它在8号桥落户后,将办公面积从200平方米扩大到1000平方米,并于2012年搬出了园区。
对于这样的“搬离”,园区的管理人员并不失望,而是非常高兴,因为这证明了在园区和政府的周到服务下,企业正在“快乐成长”。“你不能只看那些已经消失的企业。事实上,留在园区的企业也越来越大。”倪维元说。例如,中国领先的工业设计公司lkk Rococo在2010年进入园区时只有200多平方米的办公空间,但现在已经增加了四五倍,人数从几十人增加到200多人。
“成长”不仅是企业的领域,也是企业的能量层次。近年来,八桥创意园的企业细分领域也发生了变化。以设计企业为例,初期建筑设计企业主要落户园区。此后,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建筑设计企业开始减少,产品设计和工业设计企业开始增加。当园区发展到第四阶段,与互联网相关的设计企业和科技设计企业越来越多。与园区初期相比,虽然双方都是设计企业,但企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管理模式的“粗放度”越来越小。
企业“成长”的关键是要有一个“适合成长”的商业环境。倪维元告诉记者,许多中小企业落户八桥创意园,初期面临各种困难,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在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区有关部门对文化创意产业有项目支持、补贴或奖励。该区每年都印刷一本关于优惠政策的小册子。一目了然的是什么样的企业喜欢。我们可以用这本小册子和企业交流,这样可以省去很多烦恼。该区也非常关心文创园的发展,并成立了文创园,用专门的团队与园区联系,倾听需求,解决问题。我们园区能给入驻企业的只是市场支持和优惠待遇,比较简单和薄弱,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可以得到更好的培训。”
倪维元认为,商业环境的优化除了政策“硬实力”的提升外,还包括信息“软环境”的优化。“有一些很好的办公资源,offices/きだよききよききよきききがよきききがききが〤1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内共享信息有助于专业人员和专业团队做专业的事情,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提高业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