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4字,读完约4分钟
提案的内容是公开的,处理过程是公开的,回答结果是公开的...自2017年黄浦区CPPCC提出该提案以来,提案的公开性不仅促进了参政议政的进一步公开透明,也促进了民主监督工作的务实高效。
上海没有将“孙建议”制度化的先例。在区委的领导下,黄浦区的CPPCC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多年的探索。
在第一届CPPCC会议开始时,为了帮助CPPCC成员和民主党派深入了解当地情况和人民情绪,并促进提案的更好处理,CPPCC黄浦区开始试验水来“干出提案”。每个CPPCC会员只需登录CPPCC提案处理系统,即可查看每个提案的完整内容和回复。当时,CPPCC正在探索进一步扩大未来提案的受众,当时机成熟时,它将对整个社会开放。
2017年,CPPCC黄浦区第二届第一次会议结束。在提案委员会主任、区委副书记CPPCC的领导下,相关研究开始进行。通过各种座谈会,征求了各民主党派和一些部门的意见;以书面形式向各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部分CPPCC委员征求修改意见;通过“两个三方沟通协商机制”征求区委办和区政府办公室相关领导的意见;我走访了CPPCC提案委员会,听取了上级CPPCC对提案公开工作的指导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CPPCC黄浦区委员会提案披露办法(试行)》,经CPPCC主席会议审议通过。
CPPCC区提案的受众也从所有CPPCC成员扩大到所有公民,宣传范围从所有45项集体提案到所有提案。自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以来收到的179项建议,已按照“能够公开、尽可能公开”的原则向公众公开,以推动更多民生问题得到解决。除了扩大宣传范围外,关键是要加强宣传,从提案主体的内容,到提案的处理过程,再到提案处理的最终结果。换句话说,它是提案工作的“全周期”披露。
公开提案内容,包括提案人、案由和文本。目前,未公开的建议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的建议和“明显或严重背离国情”的建议。
公众提案办理咨询活动,包括CPPCC主席会议成员对专项咨询的集体监督、CPPCC主席会议成员牵头的专项咨询、专门委员会提案办理咨询、个人提案集中办理咨询、提案合并办理咨询、针对重点疑难问题提案组织的“微观咨询”。邀请非党员、部门成员、公民代表和相关媒体记者参加这些咨询活动,CPPCC区积极公开相关咨询过程的信息。
针对公众对提案的回复,CPPCC提案委员会与区政府办公室及相关承办单位合作,逐级推进此项工作,评选出多项“民生提案”,并将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经过一年的探索,CPPCC成员基本上认识到,提案的内容是公开接受公众监督的。2018年全体会议期间撤诉率上升的原因是,委员会成员本身认为该提案的质量不够好,建议撤回该案并重写。
通过对处理结果和“第三只眼”的披露,形成约束,将全区各部门、各单位的提案回复在一个平台上以一栏的形式呈现出来,哪些部门处理得认真有效,哪些部门处理得敷衍了事,以便公众监督和评价。通过宣传,推动承办部门履行办理职责,规范办理程序,改进办理方式,有效提高全区办理效率和质量。得到解决和采纳的CPPCC区提案的比例有所增加。
一方面,建议内容的披露有助于公众了解议员的职责履行情况,了解议员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以及他们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公众的关注将促使会员更负责任、更认真地履行职责,并写出更多有根据、更受欢迎的“优秀提案”。另一方面,“提案工作不是‘过场’,也不是公开宣传。”提案工作的公开化不仅是形式上的突破,也是参政议政实效的突破。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提案监督这一民主监督形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具体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