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5字,读完约3分钟
75%的受访者计划在新兴领域创业。
报告显示,30.4%的受访毕业生有创业意向,比2016年的调查结果上升了5.1%。从学校类型来看,35.5%的高校学生有创业计划,比平均水平高出5.1个百分点。从性别角度来看,34.3%的男生有创业计划,比女生高出7.8个百分点。从专业角度来看,42.1%的艺术专业学生有创业意向,这在所有专业中是最高的,比平均水平高11.7个百分点。计划创业的理工科学生的比例也超过了平均水平。从户籍角度来看,37.9%的非上海户籍学生计划自主创业,比上海户籍学生高出16.0个百分点。这表明,非上海注册学生更愿意通过创业改变现状,并有更强的创业欲望。
根据调查,75%计划创业的受访者计划创办新企业,而只有25%计划创办传统企业。与2016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新技术和新形式的创业项目的来源显著增加。统计处表示,新行业、新模式和新商业模式的迅速发展和升级,为具备知识和技能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创业机会。
有趣的是,只有5.7%的学生计划毕业后立即开始自己的商业计划,而33.5%的学生计划在工作3-5年后开始自己的商业计划。许多应届毕业生对毕业后立即创业持谨慎态度。他们希望工作一段时间,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人脉和经济基础,待条件相对成熟后再创业。此外,调查还显示,85.6%有创业计划的大学为自己的企业提供的资金不足50万元。对于大多数创业项目来说,毕业生能够负担的创业资金与实际运作所需的资金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超过70%的毕业生最看重薪水和福利。
根据调查,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非常重视“工资和福利”以及“发展前景”。其中,“薪酬福利”是大学生择业最重要的“硬条件”(76.9%)。“发展前景”是大学生最看重的“软环境”(58.1%)。在已签署合同的毕业生中,77.5%的人对目前签署的工作总体满意或更满意。然而,“工资福利”、“休假制度”和“户籍结算”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一般来说,受访的毕业生对“软条件”比“硬条件”更满意。
选择留在上海的非上海毕业生的比例连续几年持续上升,达到65.1%。虽然目前全国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竞争优惠政策,但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些政策对就业城市的选择影响有限。上海拥有发展机会、收入水平和资源配置等多种优势,对毕业生仍有很大吸引力。
此外,调查显示,毕业后打算就业的人的比例为26.1%,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选择继续深造的大学生比例高达32.2%。超过40%的毕业生愿意参与“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国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