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1字,读完约5分钟
据黄浦区介绍,2019年春天,上海如期迎来了“新绿”——《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将纳入上海市法律框架。早在2013年,位于上海繁华商业区的瑞福小区就在外滩大街上启动了第一批环保小区。近年来,它不断尝试通过自主工作将环保生活推广到居住区。把“网”陷入困境。社区居民也主动承担起建设绿色社区的重任。
努力成为绿色先锋,志愿者团队戴着头带
“瑞福住宅区由五个老式住宅区组成,包括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公寓楼和二级旧胡同。多样化的结构无疑是开展居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挑战。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简单地设置分类垃圾桶和张贴告示是不可能取得好结果的。”瑞福小区党委书记曹雄表示:“近年来,瑞福小区一直在尝试创新治理方式,比如成立社区志愿者团队,通过‘绿色先锋’的引领作用,推动垃圾分类。”
去年,瑞福小区大力推进“绿色环保,绿色瑞福”自治工程。一方面,通过社区公告牌、环保活动、公益讲座、小区口头宣传等形式,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生活垃圾的分类、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科普知识,营造“人人对垃圾分类负责”的绿色生活氛围。另一方面,居住区的志愿者团队承担了负担。目前,该团队有22名成员,每个月,他们与环保公益组织携手开展各种社区环保项目。
马阿姨是瑞福小区的第一批环保志愿者,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如“生活垃圾模拟分拣”,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垃圾分拣场景,引导居民将印有不同种类生活垃圾的卡片堆放在相应的垃圾桶内。志愿者们一个接一个地纠正一些常见的错误垃圾分类习惯。
“像玻璃瓶一样,它们是可回收的垃圾,而中药残渣和剩余的鱼骨是湿垃圾。”马阿姨笑着告诉记者,其实她曾经对垃圾分类知之甚少。但是,通过对社区志愿者的培训,我们对各种环保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逐步回答居民在垃圾分类方面提出的问题。
[/s2/]如果每个人都管理一切,环境将变得更加环保
今年,黄浦区将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的综合覆盖格局。面对新的生活方式,居民自然会产生疑问,尤其是当垃圾分类涉及到专业的环保知识时,如何在瑞富小区这样的多结构社区中普及呢?
瑞福小区党委书记曹雄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共同参与、接受意见”的社区自治方式,让环保理念逐步改变传统习惯。
该建筑负责人任一芬的孙子在初中学习,学校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生绿色环保和垃圾分类,所以孙子环保意识很强,经常和家人讨论相关话题。任义芬说:“此时此刻,我觉得我们社区里的老人越来越多了。人老了,谁不想和孩子多聊聊?我们能不能用环保这个话题让两代人在家里互相交流、互相督促呢?”
针对这一建议,瑞富居委会在社区儿童假日自主项目“儿童音乐与奖学金”的课堂上增加了垃圾分类的内容。首先,教社区居民如何正确分类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毛绒玩具、零食、瓜果,如何分类墨水和纸等。通过培养孩子主动分类的意识,让他们回家,带动父母和祖父母积极实施垃圾分类。
无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公寓楼里,还是在二等的老弄堂里,越来越多的居民已经逐渐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他们与建筑负责人和志愿者讨论了垃圾分类中遇到的问题,并向居委会反馈。一些居民用绿色植物交换积分来美化社区环境,但这需要花钱,而且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买到绿肥。因此,瑞福小区组织了一些活动,如回收咖啡渣和用厨房垃圾制作酵母堆肥。通常,我们会去食品市场和超市买吃的,每个人都逐渐推广使用环保袋。艾米阿姨的妈妈们还参加了社区组织的diy生态包制作公益活动,将旧衣服和旧布料制作成手提包,画花卉、动物等贴近自然的图案,使“生态包购物”成为一种新时尚。
在瑞富的“四方”联席会议上,总党支部、居委会、行业委员会和居民小区经常就社区存在的问题发表意见,共同决定和处理社区公共事务。一些居民指出,对于一些老年居民来说,改变他们的传统生活习惯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老式的小巷里。虽然瑞富社区已经完全覆盖了绿色账户,但是账户的评分规则比较复杂,需要智能手机。居委会能提供相应的帮助吗?
因此,居委会在原有分类垃圾桶管理的基础上,专门增加了志愿者现场教学环节,教前来扔垃圾的居民如何将垃圾分类二维码放在垃圾袋上,如何扫描完成绿色账户点等。经过这样的点对点和亲身实践的亲密教学,居民们很快适应了分类规则,许多居民还将这种绿色生活理念发送到朋友圈,向亲戚、同事和朋友宣传环保理念。
“社区事务,人人做,人人管理,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自治氛围。为了让我们的住宅区更加绿色环保。”曹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