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37字,读完约10分钟
西虹桥商务区作为展示青浦新形象的“前沿阵地”,在青浦区委、区政府“以全区之力打西虹桥”的领导号召下,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两大国家战略,以“抢”的意识、“打”的勇气和“务实”的作风,坚定不移地冲刺“墙绘战”的关键任务
长江奔流至辽阔的东海,河口冲积出一片开阔的扇形平原,这就是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禀赋独特的长江三角洲。2018年11月5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当风吹过时,它吹动了88平方公里的彩虹地图。上海虹桥商务区位于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经济地理中心和交通网络中心,将建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引领长江三角洲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国际开放枢纽。青浦西虹桥商务区,规划面积约19平方公里,是虹桥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起小赖港,西至g15申海高速公路,北至g2京沪高速公路,南至g 50沪渝高速公路。今天的西虹桥正乘着国家战略的东风,气势磅礴地腾飞,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度和深度迎来新的区域发展“蝴蝶转变期”。
专心做梦
从《沧海桑田》到《扣除入博的荣耀》
2010年3月,青浦区人民政府直属国有独资企业上海西虹桥商务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承担了西虹桥商务区的整体开发建设。当时,西虹桥有200亩稻田,1500户家庭和350多家“小而散”的企业。根据最早的开发建设者的描述,“它就像一幅随意涂写的图画。”
西虹桥商务区秉承“再谋划、颠覆与超越、脱胎换骨、一丝不苟、极致”的模式,在发展中扮演“先锋”的角色,以回归零的心态重新开始。如今,19平方公里的西虹桥已大幅崛起——公司总部鳞次栉比,水乡繁华,文化综合体勾勒出壮丽的天空,宏伟的国家会展中心引领着“国际会展之都”。作为国家会展中心的所在地,作为进口博览会的永久会址,西虹桥商务区已经成为一个举世瞩目和期待的城市。
经过10年的城市建设,已经从“沧桑”变成了“演绎成博的辉煌”的热点,西虹桥商务区也逐步将美丽的蓝图变成了现实。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西虹桥将继续以不等待时间,抓住每一分钟的精神状态和使命。全面提升将为保障国家战略服务,为青浦区“上海之门”建设贡献力量。
仔细规划
探索区域发展新思路,构筑生产与城市融合的新高地
在一张新的“漂白”规划纸上,有必要画出一幅全新的发展蓝图。规划之初,西虹桥商务区摒弃了传统城市副中心的现有发展模式,探索了一条生产与城市发展一体化的新路径。基于“以会展为中心、以商业为导向、以商业为补充”的产业布局理念,商业区从满足和培育商业功能入手,集聚商务办公和商业企业,进而提供满足企业需求的配套功能,以生产促进城市发展,使工业和城市功能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生产”和“城市”在这里融合交叉。为了实现工业与城市的高度关联和一体化发展,西虹桥商务区在规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商住比例上,提高住宅规划比例。目前,商业区可由开发商管理的建筑面积为360万平方米,新建房屋的建筑面积已增加到220万平方米。在规划层面充分考虑了雇员就业的最基本住房问题。在产业布局和配套设施方面,围绕核心商务功能区,围绕商务区规划了大量集中的商务和休闲娱乐项目,以满足商务人士的多层次需求。核心区外,规划为集中居住区,分布各种教育、医疗、文化休闲和体育设施,满足居民就医、就学、休闲、健身和娱乐需求;在土地出让时序上,先出让商业用地,再逐步开发住宅、人才公寓等配套项目。经过两到三年的建设周期,商业建筑已初具规模,然后利用这一趋势推出开发建设周期短的住宅项目和人才公寓,有效解决企业员工的住房需求。
这里的区域功能部分很清楚。西虹桥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功能特色,为商务区的每个板块明确了功能定位,促进了会展支撑区、总部经济集聚区、文化创意休闲区、北斗工业科技创新区和高端生态住宅区的产业空空间布局的形成。商务区毗邻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展览配套区位于其周围。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作为展览中心的配套和补充,以满足展览期间展览商的综合需求;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向西延伸,位于总部经济集聚区,区域内道路网络密集,交通组织完善,承担着会展的溢出效应。总部区内的企业不仅可以享受到便捷完善的交通优势和“国家会展中心”的品牌效应,还可以拥有独立的总部建筑,突出自身特色,有利于总部经济集聚效应的形成。松泽大道北侧为文庄休闲产业区,依托历史文化保护区盘龙古镇,打造历史文脉、人文氛围浓郁的现代文化休闲地标;沪青平公路以南是一个早期成熟的国际社区,位于高端生态住宅区,保留了原有的宁静宜人的生态。
由创新驱动
打造特色新平台,培育优势新产业
西虹桥商务区实施产业平台集群战略,以平台经济为核心,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与传统产业投资的“二房东”模式不同,西虹桥引进了具有特定产业方向的平台项目,建立了专业的服务团队,并获得了国家或市相关部门的认证或授权,为其孵化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实物空空间。一些关键的工业平台正在建设中,一些平台正在加速崛起。
一是会展业平台。西虹桥商务区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为先导,积极发展与会展相关的上下游产业,聚集了近百家会展业企业,形成了会展场馆、会展组织者和会展配套服务企业的产业链。同时,利用展会带来的巨大客流和商机,促进商务区酒店业、餐饮业、休闲娱乐业的产业发展,实现会展消费的溢出;借助举办大型展览,我们将积极争取高质量的项目落户西虹桥,实现从会展业主体到展览内容细分领域的垂直发展。
二是北斗导航产业平台。北斗西虹桥基地是中国第一个正式运营的北斗工业园区,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授予。基地重点发展以导航和定位服务为核心支撑的跨境综合应用产业。目前,包括上市公司华策导航在内的273家北斗导航定位服务企业已经聚集,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建成,上海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已经成立,形成了垂直产业分工明确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第三,科技产业平台。作为青浦东方科技创新中心的承载地,西虹桥商务区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为导向,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创新。目前,北斗卫星导航、无人飞行器、高分遥感、核建筑产业、新能源汽车、医疗保健、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引进,并建立了自己的科技基地,打造高端科技产业集聚平台。
第四,文化产业平台。西虹桥商务区积极布局文化演艺、文化艺术贸易、文化体验、休闲旅游文化等多元文化产业。,与“商务旅行方式”联动融合发展,打造文化特色区。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西虹桥将百老汇文化演艺综合体、盘龙古镇、红关演艺中心、万波蓝韵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Hello World Art Museum、手工艺博览园等空文化与水环、绿环串联,形成“珠链”culture/き
第五,加快崛起的新平台。包括高分遥感平台、电子体育产业平台和广告产业平台。其中,高分遥感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遥感产业链。电子竞技产业平台是在上海电子竞技协会的支持下,与灿辉国际合作建设的一个工业园区,实现了从线下实体竞技模式向网络竞技游戏拓展的成功转型。借上海“三大节日”之一的上海国际广告节之机,广告产业平台与上海广告协会达成共识,聚集西虹桥商务区的广告产业,搭建广告产业平台。
凝聚力
服务保障欢迎发展,溢出促进发展
11月,西虹桥将再次成为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战场”。承担服务保障进口博览会使命的西虹桥人正在争分夺秒,落实重点工作“挂图作战”机制,全面提升各项工作的速度、质量和效率,在实战中敲响“护航入园”的警钟。
“硬件”的升级使商业区看起来生气勃勃,到处都是。一年来,西虹桥商务区稳步推进道路工程建设,努力控制15个项目的进度,包括朱光禄区连接道路开通、污水管网改造、市政设施维护、商务区能源管道建设、杨静港河道建设(龙联路-松泽大道以北新开河)、区域绿化维护等。在标高标准方面,西虹桥商务区将“时间表”、“任务清单”、“路线图”和“责任书”逐一排列,以促进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目前,诸光路区对接路已于9月30日正式通车;杨静港(龙联路-松泽大道以北新开河)河道建设和区域绿化改造于9月底完成;人行通道重建项目已在结构上完成,并开始翻修。预计10月25日完工,以确保人员通行;区域维护项目已于7月底完成招标,维护工作正常推进;朱广路-盘东路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于10月中旬完成。
提高“软件”质量,充分承担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西虹桥商务区利用区域建筑载体资源,利用青浦区对接“6+365”政策,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上海康复援助产业园、董浩兰生进口商品展示中心等功能平台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共同搭建服务贸易功能平台,为平台内的组织、机构和企业提供工商注册、政府人才协调等综合服务。
其中,国家会展中心海外贸易组织办公平台作为进口博览会的功能服务平台,为国内外贸易组织、机构和重点企业提供支持、公益和综合信息服务。该平台位于国家会展中心办公楼C座。一期规划面积约7000平方米。目前,南非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墨西哥商会、国际慢食协会、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等机构正在谈判中。绿地全球商品交易港作为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认可的“中国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已成为国内进口商品的集散地和起点。目前,已与40个国家的110个国家商会、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董浩兰生进口商品展示中心,位于国家会展中心圆形建筑内,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被市商务委员会授予“上海国际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目前已有近200家企业入驻。上海康复助残产业园是上海市民政局认定的专业康复产业园之一,是西虹桥商务区为子行业搭建的功能平台。工业园区位于绿地虹桥世界中心l1a栋,规划面积16300平方米的空厅,以康复辅助产业为切入点。目前,已落户日本国际护理协会ica、日本太阳集团海奥文化(中日护理人才培养计划)等40个康复辅助设备行业、保健行业企事业单位,积极打造保健行业新高地。
创新的西虹桥温暖而开放。即将迎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西虹桥商务区,就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随着长江三角洲的一体化发展,它不断成长和创新,并努力创造一个更具吸引力,创造性和竞争力的商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