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7字,读完约4分钟
近年来,黄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特别是克服了面积小、土地成本高的瓶颈,努力探索和推广符合中心城市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特别是在主题教育期间,要主动瞄准人们关心的养老服务的痛点、难点和阻碍点,深入开展走访调查,整合各方力量,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让老年人过上平静的生活——让老年人远离家、亲人和孤独
“老有所养”是上海“大城市养老”的核心理念之一,倡导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避免因老有所养而导致的物质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黄浦区十分重视“开门抓主题教育”。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了养老服务研究小组,并带领相关部门和街道实地走访居民区、老年餐饮公司和老年家庭进行讨论交流,了解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设施运行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积极推动黄浦区居家养老各项措施更加精准有力。
"我希望我家前面有一个食堂。"在调查中,五里桥街了解到,对于老年人来说,一日三餐已经成为一件“麻烦事”。如果你选择分发帮助餐,食物相对简单,独自照顾“一个人”既困难又麻烦。为了响应老年人的需求,五里桥街在梦芝养老院开设了一个老年人社区食堂。街道、社区和运营的第三方共同解决了老年人的公共和私人用餐问题,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了营养、方便、安全的个性化餐饮服务,成为近年来老年人的“网红”。
围绕“老有所居”,黄浦区也加快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配置,基本形成了由“居家服务圈、邻里互助圈、居委会活动圈、社区关爱圈、综合服务圈”组成的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社区养老服务圈。这些服务设施注重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如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并注重“安全感、医疗保健、学习和变老”
老年管家-老年服务的“刺绣技巧”
上海的公共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建立了很长时间,其政策库和资源库相当丰富。然而,如何为老年居民和家庭“量身定做”合适的服务一直是一个难点和痛点。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黄浦区进一步关注群众的期望,开辟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精准聚焦”体现了养老服务的“刺绣精神”。
自2018年起,黄浦区在10个街道老年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咨询点,打造了一支致力于“精准定制”的“老年顾问”团队。瑞金二路街在此基础上率先进一步完善服务,并“升级推出”2.0版“老管家”。通过团队整合管理,提供包括专属服务人员和应急服务在内的五项基本服务,提供“养老顾问”的政策建议,转变为“养老管家”,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精细化养老管理,成为第三方机构的“老人”社区“养老管家”,每天上门拜访老人,了解他们的健康和生活困难,为老人解答政策问题,满足他们的需求。“谢谢你匹配我们。”“我一个人做不到!”接受服务的老年人对“老年管家”的评价很高。下一步,将逐步推广和试点“居家养老”模式,并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差异化服务,进一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记忆之家-唤醒认知老人的过去云
上海是中国第一个系统关注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城市。2018年,“认知障碍老人床位改造”首次被纳入市政府实践项目。主题教育实施以来,黄浦区进一步贯彻落实李强书记在现场会议上关于养老问题的讲话精神,振奋精神,勇于“硬骨头”,加快外滩、瑞金二路、五里桥街首批创建“认知障碍老人友好社区”试点工作。
最近,外滩街道对患有认知疾病的老年人的服务系统进行了“升级”。通过进一步协调资源配置,进一步依托党建联合建设,在老年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养老站等专业机构。引进常征医院、仁济医院等专业医疗资源,吸纳“永年楼健康大使队”等志愿者服务团队,形成“宣传-筛查-干预-治疗”全过程的社区护理体系。在认知老人日托中心,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开发了一系列认知老人康复训练方法。老年人每天都在这里进行康复锻炼,玩识别颜色、数字积木或弹球的游戏,通过游戏式康复训练活动与软环境设计相结合,对认知老年人进行非药物治疗和干预,帮助他们参与认知和记忆训练。老年人的家人在朋友圈子里称赞他们。"我真的感受到了服务人员对老人的关心和照顾!"
黄浦区还基于“智能养老”信息平台,开发并推出了1.0版老年人认知障碍预防性干预系统,通过在线评估筛选出老年人认知障碍的预警状态,开发了老年人认知训练干预板块,引导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自我训练,防止身心功能衰退,提高其记忆、反应和认知能力,进一步打造了老年护理服务“黄浦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