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29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近日公布了第二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这些遗产不仅包括清朝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企业,还包括新中国成立后的“156”和“三线建设”工程。不仅有著名的造船业、军事工业、铁路和其他行业,还有灯塔、烟草、供水和其他很少受到关注的行业。
上海有17处工业遗产榜上有名。他们的特色是什么?如何保护和继承它们,从而深入挖掘它们崭新的时代意义?
第二批(17位)
董家渡码头
上海造船厂
船运商人
上海蒲军局
外滩信号站
大北电报公司
上海中央造币厂(国有614厂)
工业部电气司(杨树浦电厂)
钱塘海堤工程
上海燃气有限公司杨树浦车间
英美烟草有限公司
南阳兄弟烟草公司
上海啤酒公司
工业部的屠宰场
商务印书馆
中国酒精厂
田丽氮制品厂
第一批(6位)
江南制造局
花园桥
扶风面粉厂
阜新第三面粉厂
杨树浦自来水厂
东区污水处理厂
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业建筑经久不衰
在上海列出的工业遗产中,最古老的是建于1853年的浦东新区滨江大道东码头。这是上海近代第一个完整的码头,被称为“远东最好的码头”。它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现代造船业的发展,在中国造船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最年轻”的工业遗产是田丽氮制品厂,该厂于1935年开业,位于普陀区云岭东路。它由“味精大王”吴创建,是中国第一家生产合成氨和硝酸的化工厂。更不可思议的是,工厂开始时购买的两台美国氢气压缩机至今仍在使用。
名单上其他知名的名字包括商务印书馆和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这些工业遗产已被植入当代人的活基因,并成为当地记忆甚至国家认同的一部分。工业部的屠宰场成立于1933年,当时已成为东亚最大的屠宰场。英国设计师带来了奇怪的古希腊建筑风格,诠释了科技设计的远见。这座位于虹口区沙井路的涉外内环建筑如今有了一个新名字:1933旧广场。在所有人的眼中,这个艺术的聚集地曾多次被用作电影和电视场景,《奔跑的兄弟》在这里记录了许多场景。
去年年初,《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目录》公布了第一批名录,上海的六处旧址榜上有名。凭借其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独特历史地位,它们一直在全球工业搬迁中经久不衰。
300多处工业遗产见证30年保护
上海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一直紧密相连。工业工厂和建筑的类型非常丰富,覆盖了该国几乎所有的行业。同时,上海也是中国第一个提出工业遗产保护的城市,已有30年的历史。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王林等人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与制度建设”课题的研究,上海工业遗产的保护可以追溯到1989年。首批59栋优秀现代建筑,其中之一是杨树浦水厂。第二批有7处工业遗产,第三批有13处。
考虑到苏州河两岸丰富的工业遗产和保护利用的严峻形势,2000年有关部门提出对苏州河两岸工厂和仓库的工业遗产进行系统保护,共计100余处。2002年,《上海市历史文化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颁布。工业建筑首次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在黄浦江两岸的再开发过程中,也提出了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涉及两岸20多个工业街区。
自此,上海的工业建筑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5年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发布时,上海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各方积极参与的保护态势,使上海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在2015年历史文化景观区扩展普查中,上海明确提出了工业景观街区的概念。
目前,上海有300多座工业遗产建筑。可以说,上海作为现代工业的中心,在工业遗产的数量和类型上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上海工业遗产特色保护产生了许多成功的保护案例。从对杨树浦水厂、苏州河水果仓库等单体建筑的保护,对莫干山路M50、红方艺术公园等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保护,对1933年老厂广场等使用价值的保护,到黄浦江沿岸的大规模整体保护,对建筑、景观、遗存等多目标整体保护,空,对历史文化价值、使用价值、环境价值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整体保护。
专家认为,在保护工业遗产方面也存在三个问题和挑战。首先,保护的覆盖面和规模都很小,主要分布在滨河、滨河和中心城区的工业建筑中。大量优秀的工业遗产、工业街区和工业区尚未得到保护和适当的再利用。其次,保护对象过于局限,不能集中于工业遗产建筑和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然而,与工业遗产密切相关的工业区的历史环境和整体格局,如0+肌理和工业景观,很容易被忽视,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脱节。
此外,各行各业的人都倾向于以单一的方式看待工业遗产的保护价值。他们往往只关注建筑的使用价值以及由他们的物质遗产带来的介于0+和0+之间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非物质的历史文化价值,如工业生产过程、文化资本等因素。
对此,专家认为,上海已经有了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体系,由“文物、优秀历史建筑——风貌保护道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和“点、线、面”组成。下一步是探索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工业特色建筑、工业特色街区、工业特色道路和工业特色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