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15字,读完约10分钟
上海热线体育频道新闻在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过程中,以体育赛事为核心的竞赛表演业已经成为上海创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引领体育产业发展的数百亿新业态。今天(6月1日),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发布了《2019年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评价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举办的12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体育赛事共带来30.9亿元的直接消费,相关产业拉动效应超过102亿元。
市政府《上海市体育赛事管理办法》的规定,明确提出建立体育赛事评估制度和定期发布体育赛事评估报告。根据规定要求,上海市体育局通过建立体育赛事质量指标体系,率先以城市名义对体育赛事的影响力进行评估,并在《上海市体育赛事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天发布了《2019年上海市体育赛事评估报告》。市委书记、市体育局局长徐彬表示,评估报告是确定和调整我市体育赛事规划布局的重要依据。未来,上海将形成体育赛事影响评价的常态化机制,逐步建立体育赛事品牌认证、影响评价和专项资金支持的闭环管理,促进上海竞赛表演业健康发展,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上海体育学院作为提供理论和专业技术支持的第三方,参与了体育赛事影响评价框架体系的构建,并利用该体系对2019年在上海举办的163场国际和国内体育赛事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总结了科学专业的评价数据。据上海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颖介绍,自2002年以来,学院开展了体育赛事评估研究,成功开发了体育赛事投入产出模型等软件系统,建立了体育赛事专业数据库,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衡量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
三个维度综合考虑事件的影响
在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体育赛事影响评价框架体系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黄海燕介绍了体育赛事影响评价框架体系以及本次评价的背景、对象和主要内容。
为了科学评价上海举办重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客观反映重大体育赛事对经济和社会的拉动作用,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体育学院借鉴国际公认的体育赛事评价体系和方法,从关注度、专业性和贡献度三个维度构建了体育赛事影响力评价框架体系。其中,关注是指外界(媒体和受众)对事件的关注,事件所带来的传播效果,以及事件为“上海”所创造的传播价值;职业化是指上海体育赛事在组织、管理、运营和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程度;贡献是指体育赛事对上海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运用这一框架体系,对体育赛事给城市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评价,其专业性、科学性、开拓性和评价规模均在全国领先一步。
黄海燕认为,竞争的经济评价模型在国外已经使用得非常成熟。然而,由于中外受众在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上的差异,国外的评价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为了更好地激活上海体育消费市场,科学系统地衡量在上海举办的重大体育赛事的经济影响力,此次专门制作了“上海版”赛事投入产出模型,在借鉴国外经济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得到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认可。
根据这一评价,体育赛事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为上海今后举办更多的国际赛事提供了客观、科学的参考,也为各地通过体育赛事集聚和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经验,有利于上海进一步创新品牌体育赛事的发展路径,丰富体育赛事的类型,提高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水平,促进体育赛事的高质量发展。
利用体育杠杆煽动经济巨石
活动突出了“城市客厅”的功能
借助体育杠杆,它已成为体育赛事发展的新源泉。上海举办的体育赛事释放出巨大的产业潜力,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评估报告显示,在2019年举办的12个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体育赛事中,上海国际大师赛、f1中国大奖赛和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直接经济效益贡献超过70%。
就产业拉动而言,竞争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尤为显著。体育赛事举办期间,餐饮、娱乐、交通、住宿、旅游等方面往往会有大量的消费需求。,这将有效地刺激市场,提高城市的gdp。12个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体育赛事对第三产业的拉动效应达到61.08亿元,占59.9%。其中,竞争与旅游业的联动效应尤为突出,吸引了50多万海内外游客来到上海,旅游六要素“吃、住、游、买、娱”的带动效应达到40.6亿元。
除了经济效益,这些活动还充分发挥了上海“城市接待室”的功能。在世界高尔夫锦标赛-汇丰锦标赛、上海atp1000大师赛和上海全球马术锦标赛期间,许多财富500强公司的总裁和高级管理人员专程从世界各地来到上海观看比赛。f1中国大奖赛第1000站落户上海,f1赛车首次进入上海市中心商业区,引起全球关注。
此外,各地通过体育赛事聚集和发展体育产业。浦东新区利用区域场馆优势,积极建设以马术、电子竞技、冰雪运动为特色的赛事聚集区,构建特色体育产业生态系统;闵行区以上海1000米大师赛为依托,建设集体育赛事、体育休闲、训练健身、商务娱乐、度假为一体的钟奇国际体育休闲聚集区;奉贤区以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为契机,整合全区优势产业资源,加快了奉贤打造“汽车未来空屋”的步伐。
由此可见,体育赛事给上海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开发了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且激发了资源的活力。随着体育赛事产业链布局的不断完善,体育产业将逐步融入城市经济,促进上海的全面发展。
深入挖掘“眼球经济”
体育成为提升上海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除了贡献,重大体育赛事带来的关注也不可低估。体育赛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眼球经济”,良好的注意力和辐射效果往往能促进赛事价值的最大化。根据评估报告,2019年在上海举办的163项国际和国内体育赛事吸引了广泛关注,现场观众达209万人,吸引了17万名参与者和192万名观众,现场观众规模为空.
163次活动共产生了350 000份媒体报道,包括80 000份传统媒体报道和270 000份社交媒体报道。此外,一些重大事件也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根据评估报告,2019年,媒体对12个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体育赛事的报道达到8万次,占报道总数的23.4%。其中,f1中国大奖赛和上海atp 1000大师赛在国外主流社交媒体上的访问量分别达到8700万次和5080万次。
以上海1000大师赛为例。2019年,该活动的广播覆盖了全球175个国家和地区,社交媒体的受众规模迅速扩大。该活动在全球的播出时间为6411小时,在欧洲为4174小时,占65%以上。
竞争关注度不仅指媒体价值和受众规模,还指上海的曝光度,这也是衡量国际体育资本的一个重要指标。据报道,在2019年各种事件产生的35万份媒体报道中,媒体对“上海”的报道达到了33万次。如此巨大的曝光背后是世界对上海的日益关注。这表明,重大赛事不仅代表了体育本身,也成为上海向世界宣传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打造“上海服务”新名片
立法促进体育赛事的规范有序发展
上海为体育赛事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走向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征途上,数量只是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需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办好品牌赛事。根据评价结果,上海体育赛事的组织和运行水平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不仅体育赛事的阵容逐步扩大,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而且赛事本身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以及上海的商业环境也在不断优化。一流的体育赛事体验为“上海服务”品牌增添了新的标签。
2019年在上海举办的163项赛事中,有87项国际赛事,占53.4%。同时,38.9%的赛事吸引了世界前50名选手,53.5%的赛事由国际评委评判,26.8%的赛事由国际体育组织官员出席开闭幕式,从而提高了赛事的国际化程度。
此外,70%以上的活动由专业公司联合运营和推广,20%以上的活动有10个以上的赞助商。超过40%的活动赞助商包括财富500强公司或上市公司,超过20%的活动总收入超过300万元。这些赛事实现了从赛事运营、赛事保障到商业开发的市场化运作,从多方面展示了上海体育服务水平的领先程度。
为了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上海体育赛事的发展,鼓励和促进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和社会力量依法举办体育赛事,今年,上海市政府颁布实施了《上海市体育赛事管理办法》。“这项规定突出了体育赛事服务保障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理念。”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华表示:“为了解决竞赛组织者的痛点,条例提出了‘一个平台,一个机制’的建设。通过在一个网络中建立一个平台,竞赛组织者可以提供服务并引导他们登录该平台以填写事件信息。同时,体育部门依托平台,与公安、应急管理等职能部门共享赛事信息,报道赛事,建立体育赛事综合服务机制,为加强赛后监管提供便利。应该说,《上海市体育赛事管理办法》为加快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提供了法律保障
上海的专业竞赛组织也在帮助竞技体育的高质量发展。在2019年举办的163个国际和国内赛事中,有78个奥运项目,占47.9%,为中国运动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提高了奥运准备的质量和效率。第15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的成功举办,为武术进入青年奥运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在上海举办的163项国际和国内体育赛事中,有51项赛事举办时间超过7年,占31.3%。随着赛事组织和运行的日益成熟以及赛事运行质量的稳步提高,这些变化标志着上海体育赛事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
赛事期间,主办方展示的体育服务水平领先度、服务功能辐射度、服务对象感知度和服务品牌声誉,无形中增强了体育消费者对“上海服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使体育赛事成为“上海服务”消费升级的新名片。
上海市体育局相关人士表示,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体育公园的建设。上海先后建成闵行体育公园、普陀体育公园、黄兴体育公园和上海市民体育公园,配备篮球、足球、羽毛球、健身步道等设施,深受广大市民和健身爱好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