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8字,读完约3分钟
这个城市的防疫和控制已经进入正常状态。在此期间,如何安全地举办体育赛事,健身专家又如何感到轻松?昨天,上海市体育局发布了在本市正常防疫期间举办体育赛事的指导意见。
强化竞赛运行的主体责任
根据《上海市体育赛事管理办法》对竞赛规范的法定要求,所有竞赛组织者都应切实承担起竞赛期间的防疫和控制的主要责任,明确组织者是制定防疫和控制方案和计划的第一责任人,组织者是实施防疫和控制方案和措施的第一责任人。
成立防疫工作小组,寻求卫生管理部门的支持,邀请医疗卫生专家参加,为防疫工作提供技术指导。登录“一网通办公”平台公共服务板块,搜索“上海体育赛事信息公示与查询”的办理项目,填写拟举办赛事的基本信息,并实时更新。根据本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水平和事件发生地行政区域的疫情防控具体要求,结合事件特点,科学判断疫情防控风险,审慎有序推进事件举办。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鉴于可能同时存在低风险和高风险环节,每台主机应综合评估不同的风险环节。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低风险是:运动员和裁判员可以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没有共用的运动器材和设备;高风险是运动员和裁判容易发生身体接触,共用运动器材和设备。
根据人员特点,低风险是:没有受众,没有海外人员,只有低风险区域人员参与;高风险是:观众、海外人员和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
根据场馆特点,低风险为:室外,场馆符合空集中通风系统的防疫控制要求,具备人群分流和硬件隔离条件;高风险是:室内和场馆不符合空集中通风系统的防疫控制要求,不具备人群分流和硬件隔离条件。
实现一个游戏和一个策略的要求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各竞赛主办单位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竞赛防控计划,以降低风险,加强防控。从事件规模、人员管理、防疫措施、应急响应等方面加强对事件准备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控制。加强赛事运行过程中涉及公共健康安全的重点领域的自查和检查,定期排查隐患,及时整改问题。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预案,确保竞赛防控预案和预案的有效实施。
加强全体员工的防疫培训
各竞赛主办单位应组织竞赛人员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公共卫生知识和相关防疫控制要求,掌握防疫控制操作规范。根据项目特点和竞赛运行要求,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对场馆保障、竞赛组织、接待服务、医疗救助、媒体运行等不同岗位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全面提高相关人员的防疫意识和应急能力,切实加强竞赛公共卫生和安全管理,确保竞赛顺利进行。
发挥属地监管的作用
各区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体育赛事防疫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协调体育赛事服务保障工作。监督、指导竞赛主体严格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未履行竞赛防控责任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处理。会同区卫生管理部门建立体育赛事综合服务机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疫情防控要求,及时发现公共卫生安全薄弱环节,消除潜在风险。对于跨地区举办的比赛,市、区体育部门应建立合作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加强管理。